首页 - 相关生意 > 曹操图片(曹操高清图片大全)

曹操图片(曹操高清图片大全)

发布于:2022-11-29 作者:沫沫 阅读:7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曹操图片,以及曹操高清图片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曹操介绍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

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称帝后,追尊其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扩展资料:

一、性格

曹操为人聪明能干,但也十分狡猾。起初名声不显,可是也有很多人看好曹操的才华,如陈寿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及许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已明显阐述曹操的才能非比常人。

也有许多人瞧不起曹操的品德,孙盛曰:魏武于是失政刑矣。

易称“明折庶狱”,传有“举直措枉”,庶狱明则国无怨民,枉直当则民无不服,未有征青蝇之浮声,信浸润之谮诉,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缉熙者也。昔者汉高狱萧何,出复相之,玠之一责,永见摈放,二主度量,岂不殊哉 !

曹操性格严厉,掾属办公如果不合其意,常常被他杖责。而其中唯有何夔经常带着毒药,决心如被杖责,宁可自鸩而死也不受侮辱,何夔才终究没有遭受杖刑。

曹操生性猜忌,得罪过他的人,几乎都被他杀死,例如:崔琰、许攸、娄圭、孔融、杨修、华佗、边让、桓邵、刘勋等人,赵彦欲亲近汉献帝者亦被杀死。

即使没犯错只要威胁到曹操,曹操亦杀之,神童周不疑便是最好的例子。张绣兵变复投曹营后八年便病故,不然一般认为张绣若活得够久早晚遭曹操清算。谋士荀彧由于反对曹操称魏公也被其嫉恨冷落。

曹操的性格是有两面性的,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可以看出曹操有政治智慧,也有性情。这样一份有重要政治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却用了非常朴实的语言风格,以及他的遗嘱中很少提及他的政治生涯,很大篇幅都是安排琐碎的家务事。

虽说苏东坡曾对此评价“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但是“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可见他的性情。另一方面,他也是奸猾的,他以《让县自明本志令》表明对汉朝的忠心,但实际行动却浑然不同,在相同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曹操的不同性格。

曹操深通兵法,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能应付裕如,常用计略来应付一系列的群雄战争来取胜,曹操甚还为孙武(孙子)所著作的《孙子兵法》做过注释。

曹操擅长武艺、剑术,曾在兵变时,用剑杀死数十个乱兵才脱身。甚至有一次偷进张让家时被发现,曹操手挥舞戟才得以逃跑,曹操也有抱负着野心的态度来面对乱世,如其迎接刘协代表其掌控了汉朝大势,使到汉献帝刘协也没有权力。

曹操也是残忍之者,时常屠城,所以曹操杀人亦不手软,坑杀士卒、214年杀害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处死、有孕在身的董贵人也未能幸免。曹操更过度劳役人民,以致有时爆发起义。

曹操妻妾众多,不过娶纳方面并不是毫无一个标准。并其中出名者多自他处改嫁而来。收降张绣时,收了张绣伯母入侧室,引来张绣不快,曹操得知后于是想杀害张绣,但是由于计划泄漏,引起张绣兵变,其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以及典韦白白地牺牲。

曹操曾许诺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赠与关羽,但见其美色后自纳之,关羽因此心中不安。虽说好色,但曹操纳妾实际上是有所标准,综观曹操所收的妻妾,不是寡妇,就是别人休离的前妻,所以曹操才不齿吕布染指有夫之妇的行为。

曹操也很疼爱妻子所带来继子,并不因为非自己所出就有所忌讳曹操死前也留下遗言,要求善待他的夫人们。

曹操生性节俭,不好华丽。《魏晋世语》记载,曹植之妻崔氏(崔琰侄女)就因穿着过于华丽的衣服违反了禁令,回家后就被曹操赐死了。

曹操不相信鬼神,在担任济南相期间捣毁城阳景王刘章祠,并且认为坟墓也终将被人盗掘,所以极力提倡丧葬从简,一改汉代奢华之风。曹操曾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专门盗墓掘坟以赚取军费,行事风格非常干脆实际。

然而此举乃失德之行,连袁绍的幕僚陈琳起草讨曹之“檄文”中亦把曹操公然发掘汉梁孝王墓列为其罪行之一。

曹操喜欢吃鱼,在他的《四时食制》中提及不少鱼类。在一场宴会中也说过“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

曹操求新求变,行事不拘泥礼法,所以很讨厌思想传统、满口忠孝仁义的儒生。

二、民间艺术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此作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且生动的人物,其中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既丰富又矛盾。他既是智谋机警,志大才高的英雄;同时又是一奸诈狡猾,嗜血残忍之奸雄。

曹操因而被评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罗贯中对曹操这一矛盾形象的雕塑非常深刻,摆脱了早期小说中人物形象性格单一化、平面化的缺陷。毛宗岗称其为“三绝”之“奸绝”。

2、戏剧

京剧里的曹操是以白脸的形象来表示他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反面人物,与黑脸包公或红脸关公相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

曹操打败对手后喜欢征服对手妻子,为何放过袁绍老婆刘氏?

笔者早上写了个帖子,讲的是曹操进入邺城之后,哭祭故友袁绍,并且送钱粮安置袁绍老婆刘氏的故事。有好多网友问我:“打败对手后喜欢征服对手老婆的曹操,为什么不敢对袁绍老婆下手?”这个问题挺有趣,笔者写一篇来回答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曹操不敢染指袁绍老婆刘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曹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鄙人删除

第一,刘氏血统高贵,曹操不敢把她咋样。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身份显赫,他的老婆自然要与他门当户对。在讲究出身的年代,能与袁绍家门当户对的,自然也是高门望族,所以袁绍娶了当时的宗室之女刘氏为正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表面上必须对汉室宗亲尊重,尤其是像袁绍老婆那样名闻天下的宗室,他必须敬而远之,所以不敢染指刘氏。

袁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鄙人删除

第二,太熟悉了,没法下手。袁绍和曹操,那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以曹操和袁绍40年的交情,曹操早年肯定没少去袁绍家吃饭喝酒。所以曹操和刘大嫂肯定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这么熟悉的大嫂,曹操怎么能下得了手,怎么好意思下手呢?还有啊,曹操前脚刚刚祭奠袁绍,后脚就染指袁绍老婆,传出去名声太难听了,曹操肯定有这个顾忌吧。

第三,刘氏太老了,曹操没兴趣。曹操打进邺城的时候,已经50岁了。那一年,袁绍52岁。袁绍的老婆年纪没有史料记载,但是以她儿子和老公的年龄推算,刘氏的年纪,应该上了40岁了。曹操身边美女如云,应该不会对40几岁的刘氏有想法吧。大家要知道,曹操征服对手之后收编的对手老婆,都是老夫少妻的妙龄少妇,像张济之妻樊氏,秦宜禄之妻杜氏,都是如此。

曹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鄙人删除

第四,刘氏是三国有名的悍妇,估计曹操也怕她。刘氏是个大醋坛子,袁绍作为雄踞一方的军阀,在生前有几个小妾。袁绍很宠爱这几个小妾,刘氏在生前就和袁绍闹得不可开交。袁绍49岁刚刚去世,刘氏就把他的爱妾们处死了。刘氏怕小妾死了还去阴间和袁绍相会,把还把那几个处死的小妾毁容了。连死人都要毁容的悍妇刘氏,搁谁谁害怕,曹操肯定也不想招惹她。

袁绍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联系鄙人删除

第五,刘氏可怜兮兮的表现,也让曹操不忍下手。曹操在进入邺城之前,刘氏知道大势已去,她披头散发,让人把她反绑起来,等待曹军进入袁绍府邸。她这么示弱,已经明显对曹操政权构不成威胁了。她又跟曹操那么熟悉,曹操看到她这样,肯定会有恻隐之心吧。

顺便说一下,本文史料来源《裴松之注三国志》。曹操的想法乃我个人推测,我姑妄言之。诸君姑妄听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拍转。

版权声明:本文为王福星原创,禁止转载。本人只以“王福星”和“文氓王福星”笔名发表文章,其余的账号发表此文均为盗版。

战功赫赫的曹魏名将是谁,为何罗贯中没提及他的存在?

施耐庵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明显是带着偏见的,但凡蜀国将领,哪怕能力平平,也会变成超级能打的将军。可是当他描写魏国时,所有厉害的将领却变成了打酱油的路人。

在历史上,曹操的能力比刘备强太多了,曹操是一方霸主,刘备却因为业务能力差,总是寄人篱下。然而,在演义中,曹操被写成了小人,而刘备却成了贤君。

事实上,曹魏阵营完全不缺乏猛将,只是这些猛将被作者都“隐藏”起来了而已,比如:朱灵。

那么,这位被作者忽略的朱灵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图片:曹操与刘备剧照

一、被作者贬低的人物

为了凸显蜀国将领的能力,另外两个国家的将领全都成了废物一般的存在。东吴孙权成了雄心不足,能力还欠缺的软弱人物。魏国的人物更是被作者狠狠踩到泥土里,就连曹操这位魏国首领都成了奸诈小人。

不过,历史小说只是把历史事件当作题材,只要在大方面没有写错,小小的修改一些事件还是可以的。所以,大家读《三国演义》时,一定不能把它当作正史,否则会混淆历史。

正是因为小说可以改动史实的原因,作者直接将魏国的将领进行大幅度贬低,使得魏国真正有能力的将领都成了无名小卒,比如历史上让曹操爱恨交加的朱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真正有能力的将领朱灵人物漫画

二、忠心耿耿的朱灵

朱灵是冀州人,早年投身于袁绍麾下,成为袁绍手下的一名猛将。在最初,朱灵对袁绍的忠心度绝对是所有人当中最高的,为了主公的事业,连自己家人的死活都可以抛开。

朱灵有位老乡名叫季雍,此人因为对袁绍不满,便带着自己手里的人马背叛袁绍,投到公孙瓒门下。为了逼迫朱灵背叛主公,季雍还带走了朱灵的全部家眷,并且放话:如果不投降,就拿他的家人陪葬。

在这时候,是个正常人都会选择先救自己家人,然后再谈为主子尽忠的事。徐庶曾经就遇到过一样的情况,曹操为砍掉刘备的左膀右臂,把徐庶的老母亲“请”到曹营,胁迫他到自己阵营。

面对曹操的威胁,向来对刘备忠心耿耿的徐庶含恨离开主公,更换了主子。虽然他到了曹营,心依然还在蜀汉,但是他为了家人而选择背叛主公却是事实。

图片:徐庶转投曹营剧照

面对比徐庶更加严峻的情况,看看朱灵的选择又是怎样的,他为了主公的事业,忍住心里的难受,拒绝背叛主公,因为他的忠诚,他的家人全被公孙瓒的人杀死了。

将领为了效忠主公而放弃家人,这事如果放在刘备身上,一定亲手安葬部将的家人,甚至给他的家人哭丧,并且重用这位部将。然而,袁绍不是刘备,无法做到像刘备那样周全。面对这位忠心可鉴的部下,袁绍别说为朱灵痛失家人而表示沉痛,连官职都没有给朱灵升,就好像朱灵家人的性命一毛不值似的。

图片:朱灵家人被杀剧照

三、心生不满,投向曹操

朱灵虽然忠心,但那只是出于自己的信仰,并不代表他傻。他失去了不少至亲的家人,却无法打动主公,这时候他已经开始明白,自己跟错主子了。

虽然这份醒悟来得有些晚,但是朱灵还年轻,不需要急于这一点点时间,于是,他一边在袁绍麾下混日子,一边重新寻找值得自己付出的主公。

经过几年时间的找寻,还真让朱灵找到了新的效忠对象,便是曹操。朱灵之所以会和曹操有所交集,是因为曹操与陶谦对上了,他刚好奉命援助曹操,事情完成过后,朱灵发现曹操比袁绍更加值得自己效忠,于是带着部队投奔了曹操。

图片:奔向曹操剧照

就这样,袁绍用实际行动,把一个忠心追随自己的忠臣给逼到敌人的阵营。而朱灵,从踏入曹操阵营的那一刻起就放弃了袁绍,还在心里暗自发誓,如果日后对上袁绍,一定照杀不误。

相比于袁绍,曹操还真是一个敢作敢当的男子汉,他从接纳朱灵开始,就不曾怀疑朱灵可能是袁绍故意放到他阵营的暗桩,带着朱灵四处征战。

朱灵的战斗力极强,但凡跟随曹操出征,必在前面打头阵,绝不放过一个敌人,随着战斗力越来越高,朱灵手里的兵权也越来越多。如果单纯论武力值,他的武功比徐晃可能稍微弱一些,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特长,所以他综合实力并不见得比谁弱。

图片:随曹操出征剧照

四、

被演义严重忽略

然而,这位如此厉害的人物,在演义里面却直接被写成了打酱油的角色。他的真实实力遭到严重的贬低,整体形象同样被贬低,与本人相差甚远。

如果只看演义部分,朱灵的所有发光点都被作者给遮住了,让读者很难相信他是威名不输五子良将的猛将。

从曹操掌权到曹丕称帝,朱灵都付出了他的全部心血。

当然,跟对了人,付出自然是有回报的。凭借着身上战绩,朱灵当上了大将军,还被曹丕封为高唐侯。曹操父子都是狠角色,却同时对朱灵赞赏有加,如此可见,他对魏国的重要性有多高。

不过,朱灵又是个怪人,虽然得到了曹操父子的重视,却又同时让曹操恼怒,总想把他的兵权夺回来。按理来说,曹操虽然多疑,却并不是没胆色的主,他在袁绍势力还没有消灭掉时都放心把权力交到朱灵手里,自然不可能担心朱灵叛变。既然不是手握兵权引起主上猜忌,那就只剩下性格问题了。

图片:曹操领兵剧照

从朱灵放弃家人性命也不叛主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耿直,不太懂得变通,这一类人恐怕很难让上位者喜欢,所以,就算他是魏国的大功臣,还是被曹操给惦记上了。

事实上,曹操在很早以前就想收回朱灵的兵权了,只是前方战事未停,担心把兵权收回来会影响战事,这才一直拖着。在战事稍停以后,曹操直接让于禁取代了朱灵的位置,并且把朱灵的军队进行了整编。

曹操之所以让于禁去做这件事,是因为于禁是出了名的严将,有于禁在,朱灵的手下才不敢作乱。果然,朱灵的手下一看到是于禁,只能乖乖的接受安排。

图片:于禁剧照

可惜这样一位大将,却被罗贯中写得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幸亏罗贯中与朱灵不是同一时期的人,否则还真怕朱灵会把罗贯中胖揍一顿。

不过,如果罗贯中也是三国时期人,大家就没有机会看到这部小说了,毕竟古代封建思想严重,谁也没有胆量去议论当朝发生的事情。

曹操做一个“枭雄”,却不篡位,他在忌惮什么?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一首《短歌行》,道尽宇宙万物,其胸襟磅礴可见一斑。然则史书上对他的评价贬多褒少,其根源在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被文人所不齿。其实按照当时曹操的势力,完全有能力取献帝而代之,曹操为何没有这么做?

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曹操因此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夺徐州诛灭吕布,战官渡大败袁绍,逐步统一了中原的广大地区,官拜丞相,封魏王,加九锡,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对于一代枭雄曹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一部《三国演义》将其描绘成了大奸大恶的代表,而且影响深远。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许邵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来形容更显客观。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刀光剑影,历经无数次的征战杀伐,最终达到了权力的顶峰。然而站在权力之巅的他为何不干脆称帝?取献帝而代之呢?

这其中大概有六个主要原因:

其一,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东汉末年,汉室衰落,天下大乱,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这场大戏继续演下去。

其四,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图片选自于《梦三国2》曹操人物形象

其五,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曹操已六十五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其实,此时的曹操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天子的诏令由他口授,官员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 “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何必去计较“皇帝”这个称号呢?

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意思是自己做到宰相已经非常尊贵,已经非常满足了,也就没有必要去公然登基称帝了。如果真的做了皇帝,反而会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陷自己于被动,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这个皇帝的名号,那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吧,所以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操的确是为自己的儿子称帝做好了准备。

总之,曹操不废献帝而称帝实则是为了自己更好的谋划,一个活着的汉献帝身份能够带给他更多的利益。

关于曹操图片和曹操高清图片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曹操图片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