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丁志忠,以及丁世忠 安踏集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运动鞋安踏创始人的创业故事
创业其实首先就是创新。我们要有一个真正创新的点。这个创新的点,并不是你随便想出来的一个小窍门或是比较有意思的想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当你有了创新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你的能力或是企业的能力与创新相结合。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丁志忠在广告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
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少年,在福建晋江沿海的一个小镇上捣鼓着一个制鞋的小作坊。20多年后,这个小作坊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还成为在香港上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小作坊的主人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他就是丁志忠。
福建省晋江市的陈 埭 镇,20多年前是一个偏僻的靠海小镇。这里的人们靠捕鱼和出海的传统手段谋生。不少在海外谋生的侨民赚到钱后就把钱投到家乡办一些制造业,同时也给家乡提供大量的业务订单。制鞋业就是晋江最早涌现出来的一个行业,陈 埭 镇自然也就陆续兴起了一批鞋作坊。
1985年时,陈 埭 镇的农民丁和木参与了村里一家鞋厂的创办,不仅获得了办厂的经验,制鞋的技术,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比较有远见的丁和木深知,要想把鞋厂办得更兴旺,就必须要想办法开辟广阔的销售市场。1987年时,丁和木把1万块钱交到儿子丁志忠手上,并将从镇上各鞋厂收购到的600双质地较好的鞋子一并交给儿子,让他把这批鞋子托运到北京去销售。丁和木是想让儿子在北京开辟一个晋江鞋业销售市场。这一年,丁志忠才17岁,初中尚未毕业。
到达北京后,丁志忠很快就进入了北京的“大康鞋城”,租了一个柜台,开始了自己的卖鞋生涯。当时在北京的鞋业市场,基本上都是被晋江的鞋商所垄断。为打开销售局面,丁志忠不辞劳苦,一户户商家挨门推销自己的产品。靠着勤奋、诚实、守信,丁志忠在北京立稳了脚跟。此后,仅仅是用了2年时间,丁志忠就把自己的鞋柜开进了北京的王府井商场。由于晋江鞋质量不错,在北京的销售还非常火爆,这也为丁志忠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边卖鞋边琢磨鞋子的营销技巧,钻研消费者喜欢什么样款式的鞋子。在北京打 拚 多年,丁志忠成了鞋业的营销专家。
当丁志忠在北京开的晋江鞋店专柜生意颇为红火的时候,丁和木觉得自己应该单独开一个制鞋厂,因为自己做鞋,儿子可以在北京卖鞋,这种配合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状态。1991年初,丁和木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到5、6万元资金,自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厂,与另一儿子丁世家和女儿丁雅丽一起共同打理。丁和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创立这家鞋厂是为儿女们以后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4年,丁志忠带着从北京卖鞋赚来的40万元钱回到了晋江。当年的40万块钱算是一笔巨款了,丁志忠拿着这笔钱回到家乡是想把家里的制鞋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丁志忠与父亲和哥哥商量,把制鞋厂改名为“安踏制鞋厂”,并自己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在外闯荡多年,丁志忠对鞋的营销非常熟悉,因此,他在销售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把鞋厂的销售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丁和木见儿子丁志忠在经营方面很有天赋,而且把厂子打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干脆把厂子掌舵的重任交给了丁志忠。
接手安踏鞋厂后,丁志忠开始按自己的经营理念来办厂。他记得在北京卖鞋时,晋江的鞋质量并不差,但总是价格最低,一双鞋卖价不到20元,而当时国内的“青岛双星”、“上海狼牌”等价格都在百元上下,而且这些鞋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晋江生产的。丁志忠深知晋江鞋卖不起价,主要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成为丁志忠心中最大的愿望。
当时,晋江的鞋厂几乎都是在接南美、东欧等地海外的订单,做的是贴牌产品。丁志忠经过认真思索后觉得,海外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海外的市场全都加起来都无法抵得上中国的国内市场。于是,他决定在国内创建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安踏专卖店,打造自己的品牌,占据国内的中低端市场。
1998年,正当丁志忠苦于寻求打造品牌的方式时,一个从广告策划公司出来的客户总监叶双全投奔到了丁志忠的门下。他和丁志忠特别投缘,他极力建议丁志忠走体育明星代言的路子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告知世界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都是请世界级体育明星作产品的代言人。丁志忠经过考虑后最终选择了世界乒乓球冠军孔令辉作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当丁志忠宣布以每年80万元的代言费,请孔令辉作形象代言人,并以每年300万元广告费投入CCTV—5时,遭到公司里不少人的反对。因为这两笔巨大的投入,几乎是安踏公司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二了,因此不少人认为丁志忠赌得有些过大了。由于丁志忠的坚持,最终这一方案得以实施。
当孔令辉在CCTV—5喊出“我选择,我喜欢”这句安踏的广告词时,市场反应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在2个月之内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就在丁志忠都感到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2个月后,全国的商家蜂涌赶至晋江安踏的工厂里要求订货,安踏的销售部几乎每天都挤满了前来订货的客户。2000年,孔令辉在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后,丁志忠的安踏也一举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选择孔令辉为产品代言人是丁志忠最成功的一步。安踏公司2001年的销售收入还只是1个亿,而到了2006年则达到了12.5亿元。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丁志忠在广告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到2010年6月时,安踏的专卖店已达7500余家,基本上囊括全国三级城市的主要街道。
丁志忠的成功,令晋江一大批鞋商纷纷仿效他的做法,也请各大体育明星作自己产品的代言人。一时间,CCTV—5成了晋江运动鞋的专用频道了。丁志忠这时早已由体育明星代言而转为重大赛事的赞助商了。他开始每年投资4000万元赞助中国篮球联赛(CBA)。因为这时候,丁志忠不仅仅做运动鞋,而且还生产系列运动服装。
在安踏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后,公司一直比较富有,根本不缺钱,无需从社会融资,所以丁志忠一直以来都是拒绝外来投资的。2004年6月28日,当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后,丁志忠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虽然只是一种意念,但是,经过他的智囊们充分的论证,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确实大有益处,不仅能够筹集到一笔不菲的资金,而且还可以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消除家族企业的各种弊端,扩大公司本身的知名度,更好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丁志忠决定谋求去香港上市。于是,把科尔尼请来做战略规划,让浩腾代理媒体广告投放,聘毕马威做会计事务,将品牌管理外包给智威汤逊,雇摩根士丹利做上市保荐人。一大批世界顶级机构在为安踏做着上市的前期工作。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筹资31.7亿港元,远超过李宁在香港上市所筹资4亿元的规模。有了充足的资金,丁志忠不再局限于赞助国内篮球联赛了,他瞄上美国的NBA赛场。因为在安踏IPO过程中,休斯敦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投资了2.34亿港元,持有安踏8.2%的股权。上市当年,丁志忠花巨资一口气签下了火箭队佛朗西斯、斯科拉、维尔斯三位球员。
不过令丁志忠最骄傲的还不是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是2009年6月,安踏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李宁、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国家奥委会体育服装赞助商。这就使得中国体育健儿从2009年~2012年间的10多项重大赛事中,将身着安踏运动装,驰骋在世界各大赛场。
丁志忠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的成功运作,使安踏运动鞋连续8年位居国内榜首位置。2010年,安踏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称,其营业额上升至74.08亿元,净利润达到15.51亿元。 ;
安踏体育正处于企业的发展期到成熟期的过渡阶段。
从模仿到超越发展历程安踏公司的发展历程,是陈埭镇运动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其中的佼佼者。1981年,丁和木(现任安踏集团董事长)与人合伙办起制鞋厂。1990年,丁和木与鞋厂合伙人分家,各自另立门户。1年后,安踏鞋厂成立,但仅为一个普通家庭工厂。当时,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刚刚兴起。丁和木的儿子丁志忠从北京回到陈埭打理家族生意,并决心一定要把鞋厂做大。但由于技术、材料等方面问题,刚刚起步的陈埭鞋业没能在国内市场立足。1993年开始,以安踏为代表的陈埭运动鞋生产业由“内”转向“外”,开始为跨国公司OEM生产运动鞋。海外订单让众多晋江运动鞋生产企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安踏公司在此期间却并不出众。与众多晋江制鞋企业不同的是,安踏公司不单单承接海外订单,还着重关注国内市场,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分销渠道。丁志忠认为,“终端网络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有稳定的海外订单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国内市场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而要在这个大市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网络。”1997年,安踏公司开始VI系统建设,逐步规范商标识别的使用,开始实施品牌战略。1999年,时年30岁的丁志忠出任安踏集团总经理。上任伊始,他作出一个重要决定: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签订协议,聘请世界冠军孔令辉出任安踏品牌形象代言人。同期,安踏推出品牌口号:“我选择,我喜欢。”安踏公司迅速赢得市场较高认知度。2001年,北京安踏东方体育用品公司成立,开始实施产品多元化与品牌国际化的新发展战略。公司跨向运动服装、配件等服饰系列产品领域,从单一运动鞋向综合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过渡。同年,第一家安踏体育用品专卖店在北京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开业,安踏专卖体系开始全面启动。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安踏运动鞋在2001年综合占有率已升至第一位。2004年,安踏公司全面实施海外推广战略,相继在新加坡、希腊、匈牙利等国家或地区开设安踏专卖店;在捷克、乌克兰结交合作伙伴,并以此为窗口全面拓展欧洲市场。2005年,位于公司总部的“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成立,设备投资2000万元,拥有近50位研究人员。专业从事篮球、跑鞋等专业运动设备的研发。2006年,安踏公司推出全新品牌口号:KeepMoving(永不止步)。2006年,安踏公司在福建省晋江拥有15条鞋类生产线,全年生产运动鞋890万双,各类体育用品收入达到12.5亿元。进军零售业务安踏公司采用垂直整合业务模式,即设计、开发、制造及营销运动服饰,包括为专业运动员及大众设计的“安踏”品牌运动鞋类及服装。在市场控制力方面,安踏一直采取独立分销商策略。即安踏在全国各地设立分销商,各分销商自行或委聘第三方零售运营商(均须取得安踏公司批准)管理零散于中国内地的授权安踏零售店铺网络。所有安踏零售店铺均以“安踏”品牌名称经营,商店格局一致,并只出售安踏产品。截至2006年底,安踏拥有37家地区分销商,直接经营及间接管理共4,108间授权安踏零售店铺。但全部分销商与安踏公司并无股权关系。经过10多年的积累,安踏公司在体育用品设计、生产、营销、销售管理等方面,已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鉴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且城乡二元消费结构的差距日渐明晰,安踏公司开始向新的商业模式转型。2006年10月,安踏公司投资成立上海锋线有限公司,全面进入体育用品零售业务。目前,上海锋线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即厦门锋线、苏州锋线、北京锋线、哈尔滨锋线及广州锋线。安踏零售业务战略主要包括:第一,获得授权,在中国境内出售阿迪达斯、锐步品牌产品,包括鞋类、服装及配饰,以及在上海出售Kappa品牌产品。第二,在主要城市黄金地段开设及经营“安踏”旗舰店,以销售安踏品牌产品。第三,于2007年下半年陆续投资开设零售运动城,出售不同品牌的运动服饰,包括自有品牌“安踏”产品,以及特许品牌阿迪达斯、锐步及Kappa产品。2007年7月,安踏体育(2020.HK)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约31.68亿港元,是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李宁(2331.HK)融资规模的7倍。按照融资计划,安踏将投资11亿港元用于市场推广,5.5亿港元用零售业务扩张,4.4亿港元发展区域销售办事处,2.5亿港元扩展鞋类产品生产。
安踏最大股东是中国人。
安踏最大股东是中国福建泉州人,名叫丁志忠,是安踏集团创始人丁和木之子,现为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亚玛芬董事会主席,2006年他因对中国体育的特殊贡献,被评为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带领安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和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丁志忠,37岁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土生土长的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人。作为国内第一个用体育明星做广告的运动鞋企业,安踏总裁丁志忠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花了10年不到的时间,丁志忠已经将安踏所在小镇周边的数千家竞争对手抛到了身后。“安踏做大了,丁志忠现在也不好见到了。”一位1983年就开始做运动服装的石狮商人说。他的“豪健”牌运动服装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个亿。
丁志忠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鞋王,但他却并没有成为当地鞋业协会的会长。“他骨子里有一种霸气,不好打交道。”一位当地媒体的记者说。他也从不愿意迁就别人,据当地人说,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晋江另一位鞋业老板特步创始人丁水波会选择去做,而丁志忠则会干脆地予以拒绝。
也许正因为此,在2006年泉州市(晋江隶属泉州市)评选鞋业协会会长时,作为晋江鞋业老大的丁志忠本来是会长的不二人选,但招来反对声一片,最终坐上这个位子的是丁水波。
“丁志忠从个性上来讲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只有少数要好的朋友可以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大多数人,哪怕是他公司的总监,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一位在丁志忠身边工作多年的人士说。这位“不好打交道”的商人,却为什么能超越三千多家晋江鞋企,成为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财富明星呢?
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17岁的丁志忠提出要到北京发展,家里人都不理解。父亲让他说出理由来。丁志忠就说,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钱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掉,我们为什么不主动把晋江的商品拿出去销售?
丁父的鞋厂那时候也是刚办起来,经济并不宽裕,但却被儿子说服,掏出了1万多块钱,让丁志忠买了600双晋江鞋到北京去卖。
为了把晋江的货摆进北京西单商场的柜台,丁志忠天天去找商场的人,一开始别人就说不同意,还对他说:“你才多大啊,就跑出来做生意?”丁志忠硬着头皮说自己有20岁了,人家都不相信。他也不管别人的脸色,特别真诚地介绍起晋江产品的优势来,连续去了一个多月,商场的人终于答应去晋江看看。丁志忠高兴得不得了,赶紧先回晋江准备。最后,在北京所有的大商场,丁志忠都为晋江的鞋厂争取到了专门的柜台。
但1991年,丁志忠却又重新回到了晋江。原来,晋江鞋在北京的低价销售深深刺激了丁志忠。当时,市场上比较有名的“青岛双星”、上海火炬牌等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晋江生产,说明晋江货质量没有问题。
带着四年赚下的20万块钱,丁志忠在晋江重新开厂起步,那时候,他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一定要把企业做大,把品牌打响。1999年,一场国内鞋业的广告大战和体育明星大战孕育而生,丁志忠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60万,“我选择,我喜欢”,孔令辉成为安踏历时两年的形象代言人;500万,在央视投放广告的预算价格。结果随着孔令辉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和他极具个性的“我选择,我喜欢”,安踏迅速完成了品牌树立和传播,并极大地拉动了市场的成长。
从2000年到2004年,连续4年,安踏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虽说如此,但是丁志忠至今还是否认安踏的成功是因为广告。因为他认为,广告策略只是企业市场战略的一部分,做广告能让品牌的知名度获得提升,请形象代言人能让品牌的`个性更鲜明,信赖度更高,但这些还不是品牌的全部。品牌要真正在消费者中深入人心,需要独特的品牌内涵和稳定强大的市场网络作支撑。而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品牌要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
丁志忠笑称:当老板的,既要能当爹,又要能当娘”,丁志忠伴随着安踏一路走来,尽管其间并没有遇到过颠覆或致命性的挫折和困难,但每天都还会有一些小困难,这让丁志忠伤透脑筋。
“比较严重的一次”,丁志忠回忆当初,还是安踏请孔令辉做明星代言人之后,“广告打出去的一两个月,没有任何成效”,起先已经被丁志忠说服的反对请体育明星做产品代言人的言论,似乎又有了滋生的土壤。
“当时,确实感觉心里有点发慌,毕竟当时投入的那笔资金几乎是当时安踏半年的利润”,但丁志忠并没有对自己的决策发生动摇或者怀疑,果然,第三个月开始,经销商们开始拿着现金到厂门前排队提货,安踏鞋在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让安踏全体上下真正感受到了“广告的魅力”,而这时候,丁志忠思索的是,下一步应该如何系统地做好品牌的问题。
“做生意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在做成就、做荣誉感,”丁志忠这么告诉记者,“现在已经算好了,每天只要工作十个小时,但是每天都会有新的事让我要忙一阵,越忙越有充实感和成就感,越能享受到偶尔的清闲带来的快乐。就像现在,刚刚忙了一上午,能够坐下来和记者边喝茶边聊聊,也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父亲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我至今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很早就告诉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永远只要49%。”丁志忠告诉记者,当时他一直不能理解,这不是明摆着吃亏吗?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后来他慢慢理解了:这样做看起来是暂时吃亏了,但他却赢得了客户的长期合作。让客户更加认同,更加尊重,更加信任。这个原则在今天的安踏里仍然有很深的渗透。
2002年底,安踏公司拿下了设在匈牙利亚洲中心“晋江街”里最大的一个摊位。这是一个价值不菲的摊位,但丁志忠认为“很行情”。不和耐克、阿迪达斯争夺欧美发达地区的市场,所以首先选择了还没有加入欧盟的匈牙利,而2004年匈牙利加入欧盟正好给安踏进军欧洲市场搭好了一块现成的跳板。随即,2003年起,安踏开始赞助立陶宛职业篮球“青年近卫军”海神篮球俱乐部,安踏成为第一个赞助海外职业篮球队的中国品牌。
安踏1994年由现任总裁丁志忠的岳父丁思忍创办。现任董事长为丁志忠的父亲丁和木,副董事长是其长兄丁空军
安踏(全称:安踏(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用品企业,由丁和木于1991年在福建晋江创立,专注于为普通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体育用品。
安踏主要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和行销安踏品牌的体育用品(包括运动鞋、服装及配饰),于2007年7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安踏总裁丁志忠:“学”出来的鞋王
在福建省晋江市一个靠海的小镇上,丁志忠起初被一个朴素的致富欲望所驱动,成为一个初中未 毕业 的鞋业作坊主。但当他比别人以更快的速度转变为一个现代 企业管理 者并率先发掘国内市场之后,便迅速从当地三千多家鞋企中脱颖而出,走向了小镇鞋王的宝座。
在安踏的会议室里,一位部门经理配合着投影幻灯片,详细汇报着一个培训项目的进展情况。一个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年轻人坐在长条形会议桌尽头,凝神听了大约10分钟后,忽然打断了他:“不要告诉我具体细节,你就告诉我,你们投入了这么多,会产生哪些效益。”
这个对下属不留情面的年轻人就是丁志忠,37岁的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土生土长的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人。就在半个月前,他带领公司走进了香港主板,募集资金达31.68亿港元。7月10日首日挂牌,公司股价涨幅即达44%,这使持有公司75%股权的丁志忠及其家族成员的身价超过了130亿港元。
花了10年不到的时间,丁志忠已经将安踏所在小镇周边的数千家竞争对手抛到了身后。“安踏做大了,丁志忠现在也不好见到了。”一位1983年就开始做运动服装的石狮商人说。他的“豪健”牌运动服装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是1个亿。
丁志忠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鞋王,但他却并没有成为当地鞋业协会的会长。“他骨子里有一种霸气,不好打交道。”一位当地媒体的记者说。他也从不愿意迁就别人,据当地人说,如果是一件自己不想做而又不能不做的事情,晋江另一位鞋业老板——特步创始人丁水波会选择去做,而丁志忠则会干脆地予以拒绝。
也许正因为此,在2006年泉州市(晋江隶属泉州市)评选鞋业协会会长时,作为晋江鞋业老大的丁志忠本来是会长的不二人选,但招来反对声一片,最终坐上这个位子的是丁水波。
“丁志忠从个性上来讲是一个内心封闭的人,只有少数要好的朋友可以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大多数人,哪怕是他公司的总监,也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一位在丁志忠身边工作多年的人士说。
这位“不好打交道”的商人,却为什么能超越三千多家晋江鞋企,成为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的财富明星呢?
“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
丁志忠从小在制鞋作坊里长大,对经商充满了兴趣。后来他回忆说,希望生活得更好,希望像别人一样有钱买摩托车,是他最初的经商动力。
他所在的福建晋江陈埭镇是一个容易萌生商业细胞的地方。当地人有着出海谋生的传统,海外侨民赚了钱,会输送资本回来,并带来市场信息和订单,因此催生了当地的制造业。1980年代初,晋江陈埭镇就已经兴起了一批制鞋作坊。海外的晋江侨民为这些作坊带来了最初的订单。
当地农民丁和木在1980年代中期参与过陈埭镇一家村办鞋厂的创办。1991年前后,他又变卖了家里的谷子、鸡、鸭等一切可以换钱的东西,并在族亲的资助下,筹集到五六万元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作坊,这便是安踏的前身。
据安踏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1987年前后,丁和木就给了儿子丁志忠1万元钱,以及600双从陈埭各个制鞋作坊里买来的鞋,让他托运到北京销售。这时,丁志忠才17岁,初中还未毕业。
丁志忠于是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到北京卖鞋的几百个晋江人中的一个。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场,如王府井商场,开设了晋江鞋专柜,生意很火爆。据说,丁志忠从这时起开始有了营销意识,他学会研究消费者类型,留心什么样的鞋有更大的销路。
据一位熟悉安踏的人士说,丁志忠是1994年带着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晋江的,那时鞋厂已经开设,由丁的父亲和哥哥在运营。丁志忠回晋江后,当起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1994年,在换了几个厂名以后,丁家父子决定将厂名和产品品牌统一为“安踏”。据丁和木回忆,这个品牌含有“安心创业,脚踏实地”的意思。
两年之后,丁志忠获得家族企业的主导权。他成为安踏的总经理,父亲丁和木正式退居二线;哥哥丁世家性格温和,“不喜欢出头”,专门负责生产事务;中专毕业、学财务出身的妹妹丁雅丽掌握起公司的钱袋子。“非常幸运的是,丁志忠有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及早地放权给儿子,而他的哥哥和妹妹跟他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关系,没有争权,没有内斗。”一个熟悉安踏的人士说。
安踏明星代言 广告 的成功引发了同城兄弟的竞相模仿,晋江市政府也推动安踏 经验 在其他企业身上的“复制”,对崛起的名牌进行奖励扶持。一时间,当地兴起一场“造牌”运动,CCTV-5出现了几十个各类明星为晋江鞋企代言的广告,CCTV-5也被戏称为“陈埭频道”(陈埭镇是晋江鞋业的发源地,大部分晋江鞋企聚集的地方)。一批知名鞋企,如特步、乔丹、德尔惠、鸿星尔克,由此开始从众多鞋企里脱颖而出。
广告策略的同质化加上竞争的加剧,使安踏必须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在广告策略上,安踏开始摆脱借以成名的明星代言模式,转而赞助体育赛事,比如安踏一年为中国 篮球 联赛(CBA)提供的赞助费是4000万元。丁志忠认为,与其他一些企业聘请国际明星动辙花费数千万元的代价相比,“我们又是一笔划算的生意”。
有了品牌知名度后,安踏开始打破运动鞋专业制造商的身份界限,2002年开始涉足运动服装领域。安踏的这一举动竟然也非常顺利,四五年之后,运动服装贡献的收入与运动鞋不相上下。据一位安踏前高管介绍,2006年,安踏突破两个“千万”:运动鞋销售1000万双,运动服装销售1000万件。
值得一提的是,上马服装项目的同时,品牌专卖店这一零售终端概念也被导入,这是安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此前安踏只是在各大综合商场拥有专门的运动鞋销售专柜,随着服装等品种的增加,安踏作为独立的品牌专卖店成为可能。擅长营销的丁志忠认为,品牌的打造不单单依靠广告,也要依靠强大的销售 渠道 。
到2004年时,安踏全国的专卖店发展到2000余家。这一年,为了进一步扩大专卖店数量,安踏采取对经销商让利的政策。短短两年之后,安踏专卖店发展到超过4000家,安踏零售网络覆盖到全国各个三级以上城市的主要街道。
为安踏打下服装业基础并引入专卖店概念的,是一个叫叶齐的职业经理人。他原是李宁公司运动服装方面的资深经理人,后被丁志忠挖走。2002年,丁志忠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新东方体育用品公司,专门从事运动服装营销工作,叶齐任董事总经理,这个公司全部采用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一年以后,因为安踏的策略调整,叶齐告别安踏,但他已经在服装领域和专卖店领域为安踏完成了有益的尝试。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福建晋江,前跨国公司高管最集中的地方,可能就是安踏公司总部。安踏60%的总监或副总监都来自像沃尔玛、宝洁这样的跨国公司。
安踏无疑也是跨国机构人员经常可以碰头的地方。丁志忠聘用智威汤逊为其做广告策划,聘用科尔尼为其做战略咨询,聘用摩根士丹利为其做上市承销服务……给予充分的授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丁志忠现在极力主张的。
在与汤姆斯接触过程中,丁志忠与时任汤姆斯中国首席代表的朱正中结识。朱是美籍华人,曾任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并且是摩根士丹利专家顾问团成员,对摩根士丹利投资蒙牛、南孚等企业均提供过管理上的建议。不久后,朱被丁志忠委任为安踏战略顾问。
在朱的引荐下,摩根士丹利2003年曾与丁志忠接触,有意注资给安踏。但当时的丁志忠认为安踏暂时不需要钱。
2004年以前,丁志忠并不是一个舍得放权的人。但现在,丁已经把放权作为公司的一项制度进行建设。“放权和激励,是王良星最显著的管理特点,丁的这一思想,直接来自于王良星的影响。”
王良星是丁志忠从小玩到大的伙伴。在丁志忠并不广泛的交友圈里,王良星是丁最铁的知己。王创办的利郎也是休闲服装业的一只劲旅。
从两年前开始,安踏每个事业部的总监均获得授权,不必事事向丁志忠请示汇报。
丁的确没有让授权之事沦为空谈。一位公司业务主管来到他的办公室,向他汇报一个情况:由于给美国客户配送的一批运动鞋发生了号码错误,对方索赔 3万美元。这位主管问丁志忠该怎么办。丁说:“你不要问我该怎么办!你自己来决定该不该赔,并且查出谁应该为这起错误负责。”这位主管只好退出丁志忠的办公室。
有了授权和责任机制后,丁不怕犯错。有一次安踏承诺给经销商的一批货物没有按时交付。虽然对方没有要求赔偿,但丁知道后主动提出赔偿300万。 “赔偿金是公司埋单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批评。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类似的错误。因为动真格的赔偿过,他们就知道,这种错误不能再犯。”丁志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推崇新管理方式后,丁志忠也将自己从公司事务中解放了出来,据说现在他在公司每天只签署不到5份文件,每个月只参加3个内部会议。他将大量时间用于吸收有效信息,与公司员工进行交流,并且清醒地思考公司的战略问题。
安,安心创业,踏,踏实做人。
安踏:一个品牌主义信仰者
纵观安踏十五年(1991年建厂、1994年安踏挂牌)的品牌成长之路,不难看出安踏公司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塑造新的品牌价值元素。这种价值,不仅积极推进安踏差异化策略,实现品牌个性和可见度,以及超越竞争;而且为企业提升资源整合力大开方便之门。具体而言,品牌化就是深植品牌的各个细节。所有环节对价值有贡献时,才会有品牌。细节,主要包括了品牌特色、品牌利益、品牌价值、品牌 文化 、品牌个性和品牌对象等六方面,目的是满足顾客的情感需求、体验需求和经济需求等三大需求,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创造价值。即与顾客建立联系,比如信任关系,顾客便会把他们的注意力、忠诚和金钱回报给这个品牌的价值工程。
1999年安踏率先提出了“我喜欢我选择”的品牌主张,以及形象代言孔令辉的出色表现,跳出同城兄弟的肉搏战的圈子,提升了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知名度,开始了安踏的里程碑时代。2005年在同城兄弟的强力堵截,主导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悄然已变,以及国际品牌的凶猛打压下,安踏品牌快速老化和空洞化。市场的巨变,促使安踏重塑品牌化的觉醒。2006年春天,安踏公司及时采取新策略,把品牌管理工程交给品牌代理商JWT(智威汤逊-中乔广告有限公司);一场由JWT智威汤逊牵头的安踏品牌化项目全面展开。
品牌定位
首先,重新审视和思考品牌对象,发现实际的消费群体与安踏原先消费群体相左。JWT首先通过覆盖中国10个城市的大范围焦点小组访谈以及深度问卷调查,经过三个多月,发现安踏原来锁定的目标群体,与实际中的消费群体并不是很一致。
其次,实际消费群体透视。发现这是一群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年轻人——是不堪学业压力的高中生,是迫切需要自我实现的大学生,是在 职场 底层努力打拼,渴望出人头地的职场新人。他们都是草根一族,非主流的社会群体,非精英族群的基层大众,他们是所有人群中的大多数;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命运的恩宠,没有天生的才能,希望靠着自身的努力,以执著的拼搏精神,一点一滴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显然,这群人是极有鲜活的生命力。
以前只以简单的年龄细分的、模糊的品牌对象渐次清晰起来,于是,安踏毫不犹豫地锁定草根族,决心来实现与自己的目标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品牌核心价值和企业使命
基于品牌对象的明确,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品牌对象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现了“草根精神”就是这一群体的核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显赫的背景,但内心充满希望,积极向上,不懈努力,即使一次次的失败,也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发现:在追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找一个渠道来释放自己,在那里有一个目标可以去赢取,那里允许任何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张扬――这个渠道就是运动。这种草根精神的核心是与不断超越、不断改善、提升自己的能力与表现的 体育运动 精神是一致的。而且与中国人所崇尚的艰苦拼搏、自强不息的东方文化精神又是一脉相承。所以说,草根精神具有广泛的人群基础,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终于,找到了品牌对象与产品和社会的主流文化之间的联系点和结合点。故此,安踏的品牌核心价值主张——“永不止步”,便由此诞生。
安踏为草根族“造梦”,帮他们“圆梦”之旅开始了。于是乎,“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成了安踏的企业使命,确立安踏一反国际大牌强调自我,个人英雄主义的风格,而直接进入基层大众的东方文化所包容的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和草根形象的品牌战略。
突破点与传播力
米尔顿-科特勒说:“品牌必须在目标消费者的生活中、工作中、购物过程中或者媒体观赏中,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安踏公司提出了“CBA草根计划”围绕“草根精神英雄”的核心草根文化,展开了安踏“永不止步”的品牌文化与草根亲密接触与沟通的品牌整合传播运动。安踏2006CBA草根计划由圆梦CBA-2006安踏KO街球赛、安踏选秀CBA训练营和圆梦CBA-2006安踏KO街球赛总决赛暨球迷嘉年华等三部分组成。
2006年7月15日开始,在中国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12个城市举行了CBA2006KO街头篮球赛,这个中国最大规模的街头篮球赛吸引了超过2万余人的球迷;规定比赛最终的优胜者不但可以参加CBA新赛季比赛项目中来,他们还可以实现从草根到球星的梦想。此外还有5月份的安踏极限运动进校园的活动,吸引了北京广州成都三地十余所大学的学子感受极限和挑战自我的魅力。
借奥运 夯实专业化
奥运在即,全世界的眼球聚焦中国。
2007年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整整一年时间,安踏公司吹响了全面启动奥运战略的号角。奥运广告宣传系列之《宣言篇》率先在 CCTV1、CCTV2、CCTV3、CCTV5、CCTV8、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媒体密集投放,同时大放网络江湖“英雄帖”,“风雨再添”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一并兵戈纵横。据悉安踏将陆续推出奥运备战系列、奥运夺金系列、奥运未来系列等奥运广告全方位诠解“永不止步” 的 品牌 精神,冲刺奥运!
检索安踏发展史,不难发现安踏是一直踩着运动的鼓点,积极参与(全球品牌网)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1995年赞助体育赛事开始,到2000年悉尼奥运、2002的世界杯、2004年的雅典奥运、2006多哈亚运会、以至现在行将 “开拔”的2008年奥运等顶级体育活动,安踏无不借势体育赛事,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含金量。
首先,不惜重金,打造体育明星代言品牌的阵容。孔令辉( 乒乓球 /1999)、巴特尔(篮球/2002)、王皓(乒乓球/2004)、冯坤( 排球 /2004)、王博(篮球/2005)、李高波(竞走/2007)、宋红娟(竞走/2007)、唐正东(篮球/2007)等。2007年10月18日上午,宣布签约NBA休斯敦火箭队的全明星球员史蒂夫-弗朗西斯。11月9日,安踏再次签约NBA球星路易斯。斯科拉。强大的代言人阵容成为安踏品牌世界的有力支柱,这也是与其他品牌深入较量的基础。
其次,不间断赞助体育赛事、体育冠名、组织体育大众化活动等,制造口碑与舆论的话语权。经过十五年的体育营销的积累,深入理解和把握体育精神,使安踏专业化体育路线的品牌战略更深入人心,也提升了安踏与国际大牌对决的经验。
再次,不遗余力地把“永不止步”的品牌核心价值,融入到现代体育精神中,并始终贯穿体育营销等各项品牌传播中,成就品牌权益。
体育营销的核心,在于借势,进而“造势”,再而“成市”。安踏善于学习其他品牌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现状,找出转身的路径。体育营销,是安踏学习其他品牌成功之处后, 总结 出适合自己品牌塑造的做法。体育营销,高普森戏称它为安踏崛起的“吸功大法”!
安踏公司巧借时势把自己的事业融入到中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里,实现从制造销售者到体育精神传播者的转变,并将体育营销进行到底,从而重建品牌信仰。
安踏公司捐助1000万元援助灾区
情系灾区 爱心传递
5月14日,四川省汶川地区遭遇地震的第三天,“情系灾区,爱心传递”赈灾捐赠仪式在安踏总部(福建晋江)中心广场举行,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志忠先生宣布安踏公司为地震灾区捐款超过1000万的现金及实物,在他的倡导下,全体安踏员工在现场自发为灾区人民捐赠。安踏公司及安踏员工捐献的所有资金和物资总额超过千万元,将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直接用于灾区救援工作。这也是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接到的首家体育用品企业的捐款。
5月12日上午,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志忠先生作为福建泉州第107棒火炬手顺利完成了奥运圣火传递,安踏公司沉浸在一片喜悦中。下午,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安踏公司第一时间决定向灾区捐款。当记者问到捐款举动时,丁志忠先生谈到:“作为火炬手,传递火炬传递着奥运精神,在国家面临突如其来的灾情时,作为企业我们捐款,希望能向灾区人民不仅送去物资也能向他们传递爱心,帮助受灾同胞坚定信心走出困境,这也是企业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先品牌,安踏一直致力成为赋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并持续回馈社会,安踏公司向慈善机构持续的捐款,已经用于各项社会慈善公益及福利事业。
丁志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丁世忠 安踏集团、丁志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丁志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