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香西,以及香西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274年,忽必烈在朝鲜建立征东行省,征发高丽船工、民夫三万五千人,建造了九百艘大战舰。当年8月以忻都为都元帅,洪荼丘、刘复亨为左右元帅。10月3日大军三万余人(元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高丽水手6700人),从朝鲜的合浦出发,浩浩荡荡远征日本。6日成功登陆对马岛,全歼岛上日守军。14日傍晚,元军400余人登陆壹岐岛,守护代宗助国父子率领八十骑拦阻,被全歼,元军立赤旗为标记。守军左卫门尉平经高(平内左卫门景隆)率百余骑与元军激战。元军采用密集战术,与“铁炮”(石火矢)等武器,日军不敌,退守城内。次日城破,平经高自杀。元军准备到博多湾登陆,在逼近肥前沿海岛屿时,遭到肥前守护松浦一族(松浦党)的英勇抗击,双方有一番激战,松浦一族死伤惨重。
19日,元军成功登陆博多湾(今福冈附近),进逼今津,此带地形不利于大部队展开,距大宰府有一日行程,元军于当晚又撤回到船上,准备次日清晨重新登陆发动进攻。20日晨,元军分二路在博多湾登陆。日本幕府聚集少贰景资、大友赖泰、菊池武房、岛津久经、竹崎季长等的九州诸国部队总数约十万大军。元军西路军在百道原登陆,藤原经资率5000骑前来迎战元军,东路军在博多湾东部的博多箱崎成功登陆,击败守军,占领岸边松林,从背后突袭在百道原同元军作战的日军。日军腹背受敌,死伤惨重,余部向太宰府水城(前代建筑的一座巨大水坝)方向撤退。此时天色已晚,副帅刘复亨中箭受伤,元军停止进攻。当晚,元军召开军事会议,多数将领主张撤退。于是忻都下令撤退,撤退当晚竟遭到台风侵袭,“会夜大风雨,战舰触岩崖多败”,21日晨海面上只剩下一些破碎的木片,元军损失1.3万余人,大多死于这场风暴。最后辗转返回的只剩下1万3千500人。
1281年忽必烈命洪茶丘至东北,招募沈阳、开原等地自愿从军者三千人,由其指挥,忻都仍统率蒙古军。又任命高丽将领金方庆为征东都元帅,统率高丽军一万人、水手一万五千人,战船九百艘,军粮十万石,三军合计约四万人,组成东路军;范文虎收集江南张世杰旧部及其他自愿从军者计十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组成江南军,从庆元(今浙江省宁波市)出发。总计蒙古人4.5万,高丽人5万,汉人约10万。两军约定于6月会合,作战部队主管作战,江南军负责在被占领区屯田,生产米粮,以为长久之计。忻都统蒙古军,洪茶丘统志愿军3000人,高丽将军金方庆为征东都元帅,统高丽军10000人,水手15000人,战舰900,军粮100000石。两路元军由元军宿将阿剌罕统一指挥,定于1281年6月15日在壹岐岛会师。
5月3日,东路军从合浦启航,开往巨济岛。5月21日,进攻对马岛的世界村(上岛佐贺浦)、大明浦,守岛日军被全歼。
日方得知后,在镇西奉行少贰藤原经资率领下的守护部队立即进入沿海石坝阵地,严阵以待。日军总指挥为藤原经资,副将大友赖泰,统率的部队除藤原经资的“三前二岛”的御家人武士部队外,还有筑后守护北条宗政、肥后守护安达成宗、丰后的大友和萨摩、大隅、日向的岛津久经的部队,一线部队总计有四万余人。另外,宇都宫贞纲率领约六万武士部队,作为增援军在必要时将前往筑前。
5月26日,东路军攻入壹岐岛。忻都为争夺头功,无视在壹岐岛同江南军会师的作战部署,贸然进攻博多湾。6月6日,忻都派出一支小型舰队,前往长门海域牵制守军,使其不敢救援大宰府,大部队开往博多湾。进入博多湾后,才发觉沿海滩头筑有石坝,难以登陆。此时,侦察部队探知志贺岛和能古岛防御薄弱,也未筑石坝,遂命令舰队靠近志贺岛锚泊。当夜,松浦党御家人草野次郎经永,率少数部队偷袭元军,纵火烧船,给元军造成一些损失。
7日晨,洪茶丘率军登陆,占领志贺岛。志贺岛狭长,退潮时露出的海滩可直通陆地。为了从侧后进攻博多湾,元军奋力抢占海滩。由于元军擅长集团攻击,而日军则擅长一骑打,在连日的海滩争夺战中,元军损失惨重,被杀千余人,河野通有(河野党)以及竹崎季长等人持续骚扰元军,洪茶丘还差点儿被日军副指挥大友赖泰之子大友贞亲斩杀。战事不利再加上后勤供应困难,忻都等遂决定于6月15日率军从志贺岛撤退,驶向壹岐岛,与江南军会师。
江南军方面,5月时,据侦察得知日本平户岛守军均调至大宰府,阿剌罕决定将会师地点改为平户岛。6月初,江南军派出先遣舰队前往壹岐岛与东路军联系。藤原经资获知后,率部进攻壹岐,激战两日,日军败退。日军副指挥官少贰资时当场被击毙,指挥官少贰资能伤重不治。
此时出现重大变故,本次征日的总指挥、元军宿将阿剌罕突然病死,忽必烈任命阿塔海接替指挥,但阿塔海未能及时到任。但江南军统率范文虎认为先遣舰队早已发出,不宜久等,遂在阿塔海尚未到职的情况下,令江南军于6月18日分批开航。当阿塔海赶到出发地点庆元时,范文虎已率军扬帆东渡了。
7月,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到达次能、志贺二岛,与忻都、洪茶丘所部会师。元军继续尝试登陆作战,日军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许多蒙古军将领相继阵亡。7月27日,元军在开往鹰岛途中,先头部队遭日本水军攻击,激战至天明,日军撤退。两路大军会师后,军势大振,本应立即进攻大宰府,却迟疑不发,估计是因为天气恶劣。元军两路统帅均无航海常识。只有江南军张禧所部和也速䚟儿所部才将战船疏开(相隔五十步)锚泊,以避免万一遭到台风,战船互相碰撞。
8月1日,台风袭来,元军船毁人溺,师丧大半。江南军张禧所部和也速䚟儿所部由于事先做了准备,损失不大。台风过后,张禧和也速䚟儿率部救援落难元军,落水的范文虎被张禧救起,最后众部队在鹰岛海滩上设置了临时基地。
张禧立即向范文虎建议:江南军士卒未溺死者尚有近半数,而且都年轻力壮,如果将他们组织起来,强行登陆,作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能登陆成功。但范文虎未采纳。于是最终元军仍然选择撤退,由范文虎、张禧等先各自挑选士卒,乘船率先逃离。此时,平户岛尚有被救起士卒四千人无船可乘,范文虎命弃之不顾。张禧不忍,将船上的七十五匹战马弃于岛上,载四千士卒回国。至于李庭则集结了本部队的幸存者并已经加入北撤的高丽舰队,独自进行撤退。另外,其他的元/高丽联军指挥官,如忻都、洪茶丘、金方庆等也都已经各自收集幸存者开始出海撤退。
尽管有张禧等拼命维持住大局,使得有一定数量的元军成功上船撤退,但是仍然有大量元军被遗弃在了鹰岛上。无论如何,对于这些部队最终的覆灭结局,范文虎难逃其咎。
在得到元军开始从前线撤退的消息之后,日军立刻作出反应:总司令北条时政作出如下指示:一方面由竹崎季长率领水面部队立刻前往伊万里湾阻截撤退中的元军各舰队,另一方面,陆军部队则由少贰景资率领,在鹰岛上进行登陆,水陆两陆俱是集中优势兵力展开攻击,力求将元军全部屠杀。
海面上,元军的各支撤退舰队于伊万里湾集结进行休息整顿,所以竹崎季长便趁元军舰队暂时性集结的时候展开集中扑杀。竹崎季长将庞大的舰队整个拆成三队:一队由自己亲自率领,剩下两队则由部将香西度景与藤原资门则各率领一队。8月5日清晨,日军舰队闯入伊万里湾,对元舰队发动攻击。日军在船只和人员数量上明显占据上风,经过一天激战,元军各舰队大部分损失,只有极少数零星船只成功突围。而日军方面则有将领香西广度以及一定数量的人员被击毙,部分船只被毁。
而在范文虎等人自顾自乘船逃生之际,鹰岛上尚有元军约十万人(绝大多数是范文虎的汉兵,剩下的是蒙古、高丽、女真兵),这些部队等于是成为无将之兵。但是这些遭遇主帅抛弃的元军却保持了出奇的镇定:他们公推了一位张姓百户作为临时指挥,号称张总管。这些元军首先肃清了岛屿上的零星敌人,随后开始有条不紊地采伐木材,准备建造船只以撤退。
日军指挥层得知鹰岛上的元军试图伐木造船之后,日军指挥层决定即刻发动攻击。而在此时刻,北条时宗已经集结起了数万人的可用兵力。在进行战术部署时,少贰景资也是把全军分割成三个梯队:
首先,他命令都甲惟亲、都甲惟远父子率领第一梯队在鹰岛东滩登陆并建立阵地,吸引元军注意力与火力;同时,第二梯队由西牟田永家、岛津长久、比志岛时范率领,趁第一梯队与元军交战时再抢占一片滩头,扩大登陆场面积并为第一梯队提供掩护;而第三梯队则由参加过伊万里湾的海战的藤原资门率领,汇入第一、第二梯队的阵地,对元军形成包围;最后自己由率领预备队在龙面庵组成阵地,一旦情况失控,自己的集群也可以迅速投入战斗。此外,福田兼重还要负责率领部队在海上巡逻,消灭任何靠近岛屿的元军舰队,一旦海面上的元军被消灭,他也必须率领自己的部队登陆,加入地面战场。
8月7日上午,日军便按照先前的战略部署展开行动。日军在人数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元军在岛上的各个防御工事相继失守。剩下的元军终被压缩到栋原、中川原一片狭小区域内从事最后抵抗,直至全体阵亡。当日的战斗结果是,十万元军全体阵亡,而日军也遭受巨大数量的人员损失。被俘的元军士卒共有三万余人,日军将俘虏中的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全部处死,南方汉人免死,而是被日本人奴役。
鸣西、娅西、西莹、西姝、西虹
月西、升西、西汐、西颐、西程
明西、海西、西东、西柔、西予
西继、西嫣、西羽、权西、宇西
瀚西、西茵、锐西、龙西、西希
靖西、西兰、璐西、鸿西、西致
卿西、西梦、西萱、本西、文西
西轩、西霄、西贝、西妍、晶西
西娴、瑶西、莉西、晓西、西秀
逸西、怡西、西润、西韵、远西
赫西、西玥、棋西、西景、茹西
梓西、西洋、蕊西、露西、西晗
西屹、西皓、西君、西阳、西丹
西广、铭西、青西、西智、迪西
西英、莎西、容西、香西、西光
西安、齐西、西燕、子西、西麒
一门忠烈 大明干城
临漳望族大明敕封宁远侯任礼家族传奇
郭贵昌
在临漳县香菜营乡香西村生活着一个在历史上非常显赫的家族,即明朝敕封宁远侯、左都督任礼的后裔。明朝有276年历史,这个家族仕途贯穿250年,是名副其实的官宦世家。
那么历史上的任氏家族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是什么原因使任家世代为将呢?
带着这个问题,不久前的一天,我和朋友走进香西,走近任氏家族,探究原委。
香西是个有着近2000人的大村,其中有1000多人姓任,他们都是任礼的后代。村中有座古典式建筑,即市级文保单位———任氏祠堂。祠堂正中供奉着香西任氏家族一世祖六朝元戎,大明敕封宁远侯、左都督、世袭武指挥任礼。左边是他的儿子宁远伯任寿,右边是他的孙子征西将军任弘。在祠堂里我们随处可见记述任氏历代先祖功绩的碑刻和楹联,其中一幅这样写道:
秉钺专征职授将军六七世
陈师鞠旅身操兵权十三公
永乐年任礼初涉武仕
据任礼十八世孙任梦寅介绍,任家祖籍在南京西门里任氏胡同。任氏家谱记载:明朝洪武十八年,朱棣到北京任燕王时,任礼随父亲任兴全家几口,离开南京老家,迁居到临漳县华门村,也就是现在的香菜营香西村。
关于任礼的身世和从军经历,以及立下的赫赫战功,在任氏十四世孙任祥元撰写的《历代世宦功勋实录》和《明史·任礼传》中记载的十分清楚。
任氏落户临漳后,兢兢业业,勤俭持家,几年后,家道渐渐兴旺。建文帝朱允火文即位后,听从大臣建议,削夺各路藩王的封号,激起兵变,这一年燕王朱棣从北京起兵靖难。任兴的次子任礼,有智有勇,忠孝双全,当即到燕王军中报到,跟随大军一路南征,任礼在战争中多次立功,燕王升任礼为山东都指挥佥事。
任礼突出的军事才能和对燕王朱棣的忠诚,使他深受燕王的信任。永乐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四次亲征漠北,任礼都随从出塞,并驻守边关多年,屡立大功,多次封赏,逐步由一名普通士兵成为朝廷柱石。
明宣宗继位后,任礼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记大功一次,晋升都指挥同知。宣德四年九月任礼随明宣宗朱瞻基巡防边塞,蒙古兀良哈部再次入侵明朝,在边境石门驿驻军万人,任礼亲自率精骑2千人夹攻兀良哈,使敌人死伤过半。此役后任礼被提拔为右都督。明英宗继位后又提升其为左都督。
天顺年任礼受金书铁券
明英宗正统元年,任礼佩平羌将军大印,镇守甘肃,蒙古人鞑靼首领阿鲁台和瓦剌首领朵儿只伯多次攻打甘肃和庄浪,任礼部将魏荣活捉瓦剌首领朵儿只伯侄子把秃孛罗。任礼向朝廷提出破敌良策,并于正统元年和尚书王骥、都督蒋贵兵分两路征讨瓦剌。任礼带领两千骑兵,追袭五百余里生擒瓦剌猛将伟都丹等三十多人,接着又挥师转战两千多里,俘虏瓦剌人畜数千,直捣瓦剌心脏。这次北伐任礼之子任寿随父在军,并且作战勇敢,得到朝廷丰厚的奖赏。当年十月任礼被封为宁远伯,增加俸禄到二千石。这是任礼仕途的第一个高峰。正统五年任礼取代蒋贵出任甘肃最高军事长官。
正统十一年,归属任礼管辖的沙州卫都督佥事蒙古人喃哥,兄弟相争,他们的部属各有所向。任礼亲率大军前往,智取沙州。明英宗对任礼十分赞赏,赏赐任礼金书铁券,并下诏任礼子孙可世袭都指挥使官职。至此,任礼登上了他事业和仕途的顶峰。
金书铁券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免死证书,是皇帝给功臣和重臣的护身符,除叛逆以外,拥有铁券者和他的子孙可免除3—5次死罪。明朝从洪武到崇祯历时276年,共给155个功臣颁发了铁券,任礼是第93位,可见他在明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
明天顺元年即1457年,82岁的任礼辞去中军都督职位彻底告老还乡。
明宪宗成化元年正月,历相六朝,身经百战,为大明朝立下不朽功勋的老将任礼,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享年90余岁。为旌表任礼的功绩,皇帝追赠他为宁远侯,谥号“僖武公”。
《明史卷155·列传第43》任礼传中载:“礼自起率伍,至大将,恪谨奉法。”后世怀念任礼,书有联句:“仰僖武遗谋惟智惟勇俾世世克勤王事,溯阶文灵训教孝教忠愿岁岁无忘馨香。”
嘉靖年任环隐姓埋名到浚县
任礼虽然去世,但任氏的传奇并没有结束,他的子孙又在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任礼之子任寿,曾追随父亲镇守边关,因功被封为宁远伯,平西将军,陕西总兵。任寿之子任弘颇有祖父风范,因戍边克敌有功被封为征西将军,宁夏总兵。其四世孙任复、任绣,五世孙任玺、任宝也都各有建树。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任礼死后91年,任家发生一件惊天大事,从此任氏家族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坎坷之路。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担任苏松兵备副使的任礼五世孙任环,奉旨南征。这年三月在上海一带平定倭寇。当时担任湖广左营参将的任环之子任煊也在军中,他们父子在吴松口采菊巷与倭寇激战。任煊单骑独力,前去诱敌,在杀败倭寇200多人后,力尽而亡。任环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平倭凯旋后,任环官升都督,担任大元帅。当时朝廷内太监擅权,在朝大臣,大都受他们欺压凌辱。于是他就借口出巡,带上长子任理打算回南京老家躲避灾难。
任环离家出走,走到河南浚县,天突然下起了大雪,任环父子只好住了下来,期间结识了浚县南关的孙斌,两人十分投机,就结拜成了兄弟,任环改姓为孙,改名为安,在浚县隐居下来,这样浚县就留下了任氏一脉。
任氏的家谱里记载着一首“任环隐居浚县”的律诗:
都督当朝本讳环,韬光匿迹易名安。
任家避难从孙氏,外官挥拳击内官。
妇引童儿临邑内,男偕长子浚城间,
夫妻异地居相远,两姓皆犹一脉传。
为了了解任环在浚县隐居后的情况,我们曾远赴河南浚县采访任氏后人。
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找到任环的后人,任礼第十九代孙孙保国。据孙保国介绍,任环父子逃到浚县后,天下起了大雪,就到一户人家的门楼里避雪。这户人家姓孙,叫孙斌。这天早晨孙斌开门发现了任环父子,还看见他们骑着骏马,猜想他们不是一般人,马上请到家里。孙斌问他们姓啥,哪里人,任环反问他姓啥。听说人家姓孙,灵机一动说自己也姓孙。两人十分投机,结拜成朋友。就这样任氏家族中的一支就在浚县繁衍了下来。现在任氏改为孙姓的后人已有好几代后人了,许多人事业有成,有的还当上了市长。浚县任氏后人,也始终和临漳祖籍的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最近几年还续了家谱。
“内外祖分居两地,任孙氏异姓同宗。”这是任氏族谱上的楹联,这里说的“外祖”指任环,“内祖”就是指任环之妻白氏。要说白氏可以说是女中丈夫,任氏祠堂碑刻铭文称赞她“内室至人”,“蕴不世出之才德”。
崇祯年任承宠与大明同亡
任环出走后,杳无音讯,白夫人到宫中交回帅印,并得到皇上赏赐十顷土地。在任环隐居不归几年后,皇帝下诏书到临漳,寻找任环后裔。当时任环的三儿子任迎年纪还小,任环侄儿任铠便进京应诏,世袭了祖上指挥使的职位。
任铠袭爵后,多次立功,屡升显职,先后担任河南都司,都指挥佥事等。尤其是他的两个儿子节烈指挥任承宠、骠骑将军任承爵都为大明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任铠长子任承宠武举出身,袭承彰德卫都指挥官职,负责保护赵王朱高遂的安全。崇祯甲申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打到河南,赵王朱高遂急于逃回北京,但彰德府太守不准赵王走,锁住四个城门,打算把赵王献给农民军。任承宠便和赵王约定,五更后由他用鞭打开北城门送赵王回京。任承宠和赵王的约定,被彰德府太守得知,太守秘密把任承宠抓捕下狱,最后,把任承宠装在布袋中用土拥死。就在这一年,大明江山土崩瓦解了。
任氏一门七世十三公,仕途贯穿250多年,一个家族和一个王朝如此地休戚与共,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任氏家族史再次证明,小家离不开国家,家族离不开民族,个人的命运永远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今任礼的后人,秉承先辈的优良品德,在新时期的征程中努力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附:任氏祠堂石刻铭文:
宦海茫茫未尘渺,
碌碌何时了,
翻航覆舟是非较。
绕算来,
平地步青霄,
不若早贩城东稻。
脱下了团花战袍,
解下了龙泉宝刀,
卸下了朝簪乌帽。
布袄上系绳条,
闲时渔鼓笕板敲,
深山坳,
快意随歌啸,
跨清溪,
粗板为桥。
小小的茅庵盖好,
从今昼夜清闲,
不闻宣诏。
种青松,
栽碧桃,
摘山花,
采药苗,
仓库充,
何足道?
禄位高,
何足较?
芦花被暖度良宵,
三杆日出睡觉。
摅腰对村翁野老,
饮三杯浊酒清醪,
醺醺的醉倒,
消灭了闲人聒噪,
破除了凡情懊恼,
一任他尘世讥嘲,
从来得失知多少,
纵上心来走一遭,
把门儿闭了,
只许诗人带月敲。
香西饺的一般材料是:香菜、海蜇、猪肉、木耳、沙葛、胡萝卜
配料:鸡精粉、盐、麻油
加足了在像做水饺一样包就可以了
歌曲名:爱怜歌
歌手:香西かおり
专辑:春阳炎
「爱怜歌」
作词∶いではく
作曲∶铃木淳
歌∶香西かおり
颜をあげれば东の空に
浮かぶ半月 黄昏もよう
远く见下ろす 街场の灯り
二年の月日は思い出ばかり
あなたの心のどこに私がいたのでしょう
闻いても写真が笑うだけ
哀しみ抱いたまま たどる道
歌う爱怜歌
道で行き交う谁もがみんな
见えるしあわせ 気のせいですか
ふたつ たむけた桔梗の花と
お酒の瓶がせめての想い
あの顷 ふたりで饮んではしゃいでいたものを
今では哀しい彼岸会(ひがんえ)に
涙でつぶやいた あんた马鹿
ひとり爱怜歌
夕饷の仕度も 心むなしいものだけど
明日をみつめて生きるため
ため息 舍てました今日からは
梦で爱怜歌
【 おわり 】
关于香西和香西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香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