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设计 > 拉祜族服饰(拉祜族服饰以什么颜色为主)

拉祜族服饰(拉祜族服饰以什么颜色为主)

发布于:2022-11-19 作者:沫沫 阅读:74

今天给各位分享拉祜族服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拉祜族服饰以什么颜色为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56个民族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装多为兰、棕色,女装则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用绸缎或棉布制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礼拜帽,一般用白布制成,式样为无檐小圆帽,现成为民族标志。回族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只把脸露在外面,姑娘用绿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使用蜡染、刺绣工艺。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

4、傣族

傣族男子多穿圆领大襟或对襟小衫,下着长裤,白布或蓝布包头。妇女穿长筒裙和短衫,梳各种发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团编织在衣物上。

5、傈傈族

傈傈族男子上穿或长或短的麻布衫,下着及膝黑裤,头戴黑色包头,身背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坠,系围裙,青布包头,背手工缝制挂包,头戴“噢乐”。

6、藏族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外束色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帮典”。牧区男子多穿皮袍,外束腰带;妇女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呢镶宽边。

7、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扎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下着黑色宽肥裤子。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8、朝鲜族

朝鲜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宽型袖筒,下渗穿宽腿、肥腰、大档的长裤。外出时喜欢穿斜襟长袍,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女服则为短布长裙,叫“则、契玛”。喜欢用黄、白、粉红色布料。

9、高山族

高山族服饰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断骨啊,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裙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头戴木制八角头盔。喜欢佩戴饰物。

10、纳西族

以自织的麻布或粗布为衣料,青壮年喜穿白色,老人喜欢黑色。女子喜穿红蓝紫色、钉双排扣字的上衣,浅蓝或白色衫里的双层摆着长裙。腰束红、黄色彩带,脚穿情不绣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11、布朗族

现在布朗族服饰与早期服饰有了很大差异。男子上着圆领对襟长袖的青布衣,下穿宽脚长裤。头饰因年龄有所差异。服饰的用料多为自织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背“简帕”和“户撒刀”。未婚女一般穿短衣、长裤,将辫发盘于头顶。已婚妇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并用黑布或蓝布缠成高达尺许的包头,戴各种银饰。阿昌族喜欢把鲜花插在头上。

13、怒族

男子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蓄发,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妇女穿右开襟上衣,衣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喜欢用红藤做缠头或腰箍。

14、鄂温克族

服装样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等。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

15、鄂伦春

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为原料。男女冬季皆穿长袍。皮帽用狍油皮头精制而成。女帽镶有花边,顶端缀着红绿浅穗。年轻人穿用的衣服、裤子和手套,多用柞数树煮水揉染成黄色。

16、赫哲族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喜欢穿大襟长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裤子多用怀头或哲罗、狗鱼皮制成,腰上端为斜口。妇女的裤子多为齐口并镶有或绣有各种花边。男女都穿鱼皮靰鞡。

17、门巴族

门巴族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皆穿藏式的氆氇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脚穿筒靴。墨脱地区喜穿棉麻衣服。男子留长发,佩耳环和腰刀。妇女穿花色裙子,发辫盘于头顶,以彩色的线装饰。

18、白族

崇尚白色。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活蓝色手帕,肩挂手绣挂包。妇女多穿白或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蓝灰色长裤,头戴布制圆顶小帽;妇女穿大襟袄、坎肩,喜爱红色、绿色等色彩,一般要戴盖头。保安腰刀是最具特色的佩饰。

20、布依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足蹬尖鼻绣花鞋。

21、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服饰以袍式为主。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妇女以布衣为主。颜色多为蓝色、黑、灰。妇女擅于手工刺绣。发式及装饰品因地而异,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巾包头,佩带各式耳环。

22、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宽而短的裤子,戴黑布或白布头巾,两端挂彩球。妇女服饰有地域和支系的区别。通常分衣裤式和衣裙式。德昂族服饰最醒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艳丽的小绒球。

23、东乡族

东乡族男子多穿宽大长袍,束腰带,挂腰刀、烟荷包等。妇女多穿绣花衣服,式样为圆领、大襟、宽袖。下穿套裤。男子戴平顶无檐白、黑软帽。妇女在家戴绣着花纹的便帽,外出时戴丝绸盖头。首饰以银耳环、银手镯、玛瑙珠子为主。

24、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兜领”;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喜佩戴银质饰物。衣料多为自织自染“侗布”。

25、独龙族

独龙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装,但仍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独龙族的佩饰颇具特色,均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比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话毛巾,项戴料珠。

26、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男子多穿长及膝盖的套头衬衫和细腿裤,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长袍,冬天则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妇女夏季习惯于穿粗布衬衣,对襟长袍,下穿毛织长裙。男女都穿毡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欢戴呢帽和带耳罩的毛皮帽。

27、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上穿对襟衣、下着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妇女服饰主要为棉布衣裙和长、短裤。喜欢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蓝靛将衣服再染一次。

28、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裤、衬衣、长裤、坎肩、袷袢等。皮裤肥大。衬衣、长裤多用白布。妇女穿以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缝制的连衣裙,喜欢选用红、绿、淡蓝色。妇女的帽子、头巾颇有讲究。

29、基诺族

男子穿白色圆领无扣的对襟上衣,及膝的宽筒裤,裹绑腿,长布包头,戴竹木或银质的耳环。妇女穿圆领无扣短上衣,内衬紧身衣或胸兜。下短裙,裹绑腿,头戴尖顶帽。服饰原料多为棉麻混纺的土布,颜色以原色为主。

30、京族

京族服男子一般穿及膝长衣,袒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31、景颇族

景颇族崇尚黑色。男子穿对襟短衣。裤子为短而宽的裤筒。青年人用白布包头。外出挂长刀或扛火枪。妇女上衣为对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缀满银袍和芝麻铃。下穿筒裙,裹毛织护腿,喜佩银质物。

32、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男子服饰为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无领长衫“袷袢”,袖口黑布沿边。衣外系皮带。下穿宽脚裤。女子服饰宽大无领,镶嵌银扣的对襟上衣。皮或布制的坎肩。一年四季都戴圆顶小帽。

33、拉祜族

拉祜族服饰以黑为美。男子穿对襟短衫、黑布长裤,戴黑便帽或头巾裹头。妇女穿开襟、开叉长衫,下着长裤,头缠长头布,两端彩色长穗,裹绑腿。妇女戴银环,挂“普巴”。男子则佩戴葫芦、火枪。

34、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服饰有地区差异,穿黑色圆领贯头衣,下穿紧身超短筒裙,花色艳丽。或身着黑、兰色平领上衣,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头系黑布头巾。

35、珞巴族

珞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氇长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及腹部。背披野牛皮。头戴熊皮圆盔和藤条圆盔。佩挂弓箭、腰刀。妇女穿无领窄袖对襟上衣。围紧身筒裙。男女赤脚、蓄发,头发后面披散,额前齐眉。

36、满族

满族过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初是长马甲形,后演变成宽腰直通式。坎肩是满族服饰的突出特点。满族把深绛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37、毛南族

毛南族男子以前有着唐装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妇女则穿右襟上衣,宽脚滚裤边。上衣襟边及袖口有三道镶边。衣料多为青、蓝色。”顶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产品中的精品。

38、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朴素。妇女穿大襟上衣、长裤。姑娘梳辫,婚后结髻。老妇用青布包头,腰扎围裙。男子穿对襟上衣、长裤,戴碗形青布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面料是自纺自织的蓝靛染成的土布。

39、普米族

普米族妇女服饰有地域差异。兰坪、维西一带穿大襟短衣,长裤,外套黑褐色坎肩,系围裙,梳辫子。宁蒗、永胜一带穿右襟短衣,白色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带。发辫以粗大为美,冲上白色。

40、羌族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佩挂火镰和刀。女子衫及踝。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脚穿云云鞋。挑花刺绣久负盛名。

41、撒拉族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衬衫、黑坎肩,束腰带,着长裤、穿”洛提“或布鞋,头戴圆顶帽。妇女穿短上衣,套黑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绣花布鞋。少妇戴绿色盖头,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则戴白色盖头。

42、畲族

畲族男子过去一半穿着色麻布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妇女服饰因居住地区不同,款式各异,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畲族对自然色兰色和绿色具有特殊的爱好。红、黄、黑也是常用的颜色。

43、水族

水族男子穿大襟长衫、长裤、青布包头,草鞋或布鞋妇女穿圆领大襟蓝色宽大半长衫、长裤,青色绣花围裙,绾发,头缠青布或白布帕,绣花鞋,盛装时戴各种银饰。水族纺织和印染技术有相当高的水平。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爱穿衬衣,外着无领对襟的黑色长外套,冬天着光板羊皮大衣。妇女喜穿连衣裙。男戴黑绒布圆形高筒帽。女戴圆顶绣花棉帽。男女皆穿皮靴。塔吉克族妇女擅长手的工技艺是刺绣。

45、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男子多套头、宽袖、绣花边白衬衣,齐腰黑色坎肩或对襟、无扣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长裤。妇女穿宽大荷叶边连衣裙,多黄、白、紫红色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戴绣花小帽或圆形平顶花帽。妇女戴嵌珠小花帽加披头巾。

46、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两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佩戴金、银、玉质饰物。现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穿传统服饰。

47、仡佬族

男女皆穿裙,男子裙短,女子群长。用一幅布围于腰际,无褶皱,如桶状,谓”桶裙“。

48、土族

土族男子冬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他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黑或紫色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穿绣花布鞋。妇女坎肩以黑、紫或镶边的蓝色衣料缝制,腰系花纹彩带。绯红色镶白边百褶裙,套镶白布裤筒。足蹬彩云绣花长筒鞋。头饰用五色瓷珠把银耳环串起,垂在胸前。

49、佤族

佤族服饰有地区差异,男子一般穿黑、青色无领短款上衣,黑或青色大档宽筒裤,黑、青、白、红色布包头,出门挎长刀、挂包。女子多穿贯头、V领紧身无袖短衣,条纹筒裙,披发,戴银、竹、藤制饰物。

50、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袷袢“,,”袷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妇女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套绣花背心,男女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头皮靴。用料选用纯毛、纯棉、真丝、真皮。

51、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男子夏穿绸制的套头短袖衬衣。春秀穿长过膝盖的长”袷袢“,腰束绸缎或三角形的绣花腰带。冬穿毛衣毛裤、羊皮袄。妇女夏穿丝绸衬衣、连衣裙等,冬穿毛衣、毛裤、呢子大衣,和狐皮、裘皮大衣。一年四季都戴”朵皮“帽子。

52、锡伯族

锡伯族男子服饰是大襟长袍或对襟短衫。喜青、蓝、棕色,腰系青布带。妇女的长袍式样与男子相同,但领、袖、大襟等处镶有花边,喜欢穿多褶连衣裙,外套短坎肩。男子戴圆顶帽,妇女喜欢戴各色头巾。男穿厚底鞋,女穿绣花鞋。

53、瑶族

瑶族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主,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或交领长衫,扎头巾、打绑腿。妇女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圆领短衣,百褶裙;或长衫配裤。服饰挑花构图,头饰特点更为突出。

54、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穿高领、大襟有衽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带腰刀、火镰、小佛等;妇女长袍下摆开衩,以绿、蓝色为主,套高领坎肩,系腰带,配手帕。冬戴狐皮风雪帽,夏秋戴圆通平顶白毡帽或礼帽。

55、彝族

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56、汉族

华夏族成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形象。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6个民族

独具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居住着40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等10多个民族为云南省独有。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白族

白族,共有人口160万人,其中云南有134万,而在这134万人中,又有80%以上的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20%不到的白族,散居昆明、元江、丽江、兰坪等地。

白族自称百子、白尼、白伙、白人。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习俗部分与汉族相同。

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艺术丰富多彩。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雕龙画栋、凤翥龙翔,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近闻名。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海东地区的白族男子则外套皮领褂,或皮质,或绸缎,俗称“三滴小”,腰系皮带或绣花肚兜,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白节鞋”。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24.8万多人。哈尼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其族源和隋唐时期的“和蛮”有关系,有“哈尼”、“和尼”、“布都”、“碧约”、“卡多”、“雅尼”等自称。他称有20多种,建国后统称为哈尼族。哈尼族的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称为“乌蛮”。哈尼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风。

哈尼族的服饰多为黑色、蓝色镶彩色花边。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老人喜戴帽。女青年爱用银链、银币、银泡为胸饰。哈尼族民间口头文学丰富多彩,但由于有语言无文字,有的已失传。哈尼族喜爱音乐,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平时都喜欢随身携带乐器。

在盛大的传统节日里,哈尼族男女唱歌跳舞、打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傣族

傣族人口162万多人,其中云南有101.4万。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世代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肥沃富饶的坝子,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州和耿马、孟连、新平、元江的河谷坝区,小部分居住在景谷、景东、金平、双江等30多个县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舞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

傣族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有人说,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颈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就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背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

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轻柔,鲜艳明快,会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刷帽,显得潇洒大方。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多种多样,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傈僳族

傈僳族自称“傈僳”,“傈”是这个民族的族名,含有“高贵”之意,“僳”一般是指人或族汉文中籍记载的栗粟、栗漱、傈呰、傈蛮、呰蛮都是傈僳族。“傈僳”族名的来历,据傈僳族老人解释,“傈”是“四”的意思,“僳”是“人”的意思,“傈僳”即“老四”。“傈僳”二字是傈僳语的音译。传说古时候有七兄弟,老大是汉族,老二是彝族,老三是藏族,傈僳族是老四……

僳僳族服饰典雅、美观、大方。不同地区的僳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白僳僳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素白麻布长裙,戴白色料珠;黑僳僳妇女多是右衽上衣配长裤,腰系小围腰,缠黑布包头,戴小珊瑚之类的耳饰;花僳僳妇女喜穿镶彩边的对襟坎肩,搭配缀有彩色贝壳的及地长裙,缠花布头巾,耳坠大铜环或银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僳僳族男子服饰最早模拟喜鹊的颜色与样式,称喜鹊服。上衣是麻布短衫,下穿及膝黑裤,缠黑布包头。僳僳族男子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羊毛彩带,肩背革制箭包、砍刀等物。

佤族

佤族共有人口35.1万人,其中云南有34.7万之多。佤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沧源、西盟、孟连、澜沧、耿马县、镇康、双江等县。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称“吉刺”、“哈刺”;清初称“卡佤”等。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佤族民间文学丰富而优美,沧源岩画十分有名,是佤族艺术的珍品。

佤族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中,处处可见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佤族崇善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西盟地区的男子用黑布或红布缠头,上身穿无领短衣,裤子短而宽,喜欢赤足。青年男子身佩长刀,劲带竹藤圈,头戴银箍,身挎背带,显得威风凛凛。他们喜爱装饰品,耳朵穿孔戴大圆耳环,手戴银镯银链。

佤族女子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箍,披肩的长发上常用马尾制作的发网网住,发网上饰有银珠。女子着黑衣、红裙,上衣十分短小,盖胸露腹,无领、对襟、短袖。裙子过膝,常以红色为底,间有黑白绿条纹。耳悬银质大耳环,银环一至三个不等,项带两三个银质项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配上两三个鸟骨或贝壳制成的项链,五光十色,特别耀眼。裸露的腰部缠绕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红或黑色,有的还雕饰有很多花纹。手臂戴两三个竹圈银圈,手腕配银镯两只,小腿缠竹藤圈数围。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纹身,男子多在劲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女子则在劲下、胳膊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佤族人还喜爱歌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甩发舞”、“春米舞”等。逢年过节,佤族群众会自主的聚到一起歌舞三天,他们唱的调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调》为主的哀歌,以《贺新房》为主的喜歌,以《芦笙调》为主的欢歌,根据不同的场合唱不同的调子。

拉祜族

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传说。传说拉祜族祖先原来是过着狩猎的生活,为了追逐窜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匹马鹿,发现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开始从北向南迁徙。其服饰兼具早期北方游牧文化和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双重风格的特点,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据考,拉祜族应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有人认为,远在二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区的“昆明”或“昆明之属”,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内的彝语支某些民族的先民。当时的“昆明”人还处在“无君长”的原始社会,过着以氏族为单位的狩猎生活。历史上拉祜族以擅于猎虎而闻名。在巍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无数碧绿如茵的草坪坡地,便是他们驰骋游牧的场所。

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拉祜族男子穿无领右开襟上衣和裤管宽大的长裤,裹黑色头巾。青年男子还要配上一件黑面白里的褂子。头上有的戴帽子,有的包黑布包头。帽子用6-8片三角形的蓝、黑布拼缝而成,下沿镶蓝布或黑边,帽顶缀一彩色线穗。妇女的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右襟黑色长衫,两侧于齐腰部位开叉口,衣脚直齐脚面,在长衫叉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黄等色的几何图纹花边,沿衣领及开襟镶嵌数十个银泡,下穿斜拼裆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小的短衫,几乎像对襟,衣边镶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齐腰间,下着筒裙。上身内衬一白色汗衫,短衫露在筒裙上面。头裹黑布包头或缀有线穗的各色头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在小腿部套上绣有花纹的护腿。妇女都惯戴银耳环和手镯。同汉族、傣族接触比较多的地方,拉祜族男女也喜欢穿汉式和傣式服装。 

纳西族

纳西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在文艺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景颇族

景颇族现有人口12万人,云南有11.8万人。景颇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及怒江州泸水县的片古岗地区,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景颇族中有景颇、高日、蒙友等支系,主要使用景颇和载佤两种方言。据本民族历史传说,景颇族先民最早居于青藏高原,约在一千多年前沿金沙江,怒江南迁,到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步定居在缅甸北部和德宏等地。景颇族人以骁勇彪悍、顽强刚毅著称。他们十分重视本民族的团结。

景颇族男子喜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圆领上衣,包头巾,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

拉祜族衣服有何特点?

拉祜族人民穿的衣服,解放前还处于各家各户自己种棉,自己用简单的纺车纺纱,用极简陋的织布机织布,布织成后染成蓝色、青色,做成衣服。拉祜族最喜欢黑色,认为黑色最好看。解放后,国家每年由内地调入各色的棉布和化纤织品供给。由于拉祜族人民喜欢自己织的布,国家每年还要调入大量的棉花和棉纱,供拉祜族人民自己纺纱织布。现在,拉祜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既喜爱自己的民族服装,又喜爱各色布匹和化纤产品制作的新式服装。

拉祜族妇女的服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两边开齐腰部高的岔口,衣长齐脚面的长衫。在长衫岔口及衣边、袖口,镶缀红、白等各色几何图纹的花边,沿衣领及开襟上还嵌上数十个雪亮的银泡或佩带大银牌(拉祜族“普巴”)。有的下穿统裙,有的下穿黑色长裤。另一种是开襟很大,几乎像对襟,衣边缀有花布条纹,无领,小袖口,衣长只齐腰节骨的短衫。短衫里面,穿一件白色汗衫,露在统裙上面。穿着这两种服饰的妇女,都头包四公尺长的黑色包头,在包头两端缀以线穗,有的则是包大毛巾。穿长裤的妇女,冬季多数小腿都套腿套,小腿套两端都用色线绣上花纹。

拉祜族的服饰特点

古代,拉祜族男女皆着袍服。近现代,男子普遍上穿黑色无领短衣,内套浅色或白色衬衣,下穿肥大的长裤,头缠长巾或戴瓜皮式小帽。妇女服饰各地不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头缠长巾,身着大襟袍式长衫,长衫两侧开衩很高。衣襟上嵌有银泡或银牌,襟边、袖口及衩口处镶饰彩色几何纹布条或各色布块,下穿长裤。有些地区的妇女还喜欢腰扎彩带。这一类型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点。另一种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装束,上着窄袖短衣,下穿筒裙,用黑布裹腿,头缠各色长巾。

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为美。所以服装大都以黑布为底,用彩线或彩布条、布块镶绣各种花纹图案。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拉祜族会纺织的人很少,在老林生活时,常用猎物向哈尼族换破旧衣服穿。出林定居后,向哈尼族、傣族学习纺线织布,缝制衣服、现时,男子穿哈尼族武蓝色或青色对襟短衫,下穿宽筒长裤。妇女衣饰有别,拉祜西是黑色右襟长袍,袖口、衣边均镶有各色布条花边,有的在衣襟上再镶饰贝壳;拉祜纳穿黑蓝色右襟短衫,裤脚镶二、三条色布花边。无论何支,均普遍将长发编成辫子后盘束于顶。已婚妇女用色布或染色编藤作发箍,箍上钉有银泡。未婚姑娘用各色毛线编成发箍勒在头上。比较富裕者也有戴耳环、项因、戒指、手镯等银器和彩色料珠的。男子留短发,中老年包黑布包头,年轻的普遍戴有沿的圆形帽。进人80年代以后,青壮年的穿着大多向市场购买成衣,因此逐渐趋向现代潮流。

拉祜族喜欢黑色,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袍,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关于拉祜族服饰和拉祜族服饰以什么颜色为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拉祜族服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