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卢冬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卢春冬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说起陈赓大将,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陈赓将军不仅是我国的开国大将,还是新中国国防 科技 、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陈赓将军的祖父是当年湘军的高级将领,家境殷实,可陈赓的家教十分严格,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了私塾读书,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而与陈赓关系最好的,竟是一个放牛娃。
这个放牛娃与陈赓大将亲如兄弟,后来跟随陈赓投身革命,最终成为解放军军区司令员。
他就是卢冬生。
1908年,卢冬生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苦,卢冬生在小时候就被送到了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放牛,而这个大户人家中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大少爷,这个大少爷就是陈赓。
当时,陈赓一从私塾放学,就会跑到山边地头找卢冬生,陈赓在卢冬生面前毫无公子哥的架势,卢冬生带着他爬树摘果子,跳进小河滩里洗澡;而陈赓则会从家里带来很多好吃的点心让卢冬生吃,两人从小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陈赓决定投笔从戎,并前往广东报考黄埔军校,两人就此分别。卢冬生和陈赓分别后没多久,决定进入湘军当兵。
1925年,卢冬生进入湘军,并在次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军北上,参与北伐战争。在此期间,卢冬生遇到了阔别已久的陈赓。此时的陈赓已经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了北伐军中的营长。陈赓见到自己最好的朋友,十分高兴,便将卢冬生调到了自己身边。此后,卢冬生就一直跟随陈赓南征北战。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卢冬生跟随陈赓一路向广东进发。在途中,部队遭遇了敌军,为了按约定时间到达目的地。陈赓与卢冬生带军强攻敌人阵地,一口气拿下敌人三个山头,但部队伤亡也十分严重。陈赓如期到达指定地点,但援军却并未按时赶到,陈赓部队腹背受敌,不得已,他只能下令部队撤退。
在撤退途中,陈赓的左腿被子弹击中,鲜血染红了整个草地,此时的卢冬生焦急万分,他连忙扶起陈赓,想要带他一起撤退,但此时的陈赓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可任凭陈赓如何驱赶卢冬生,卢冬生始终没有放开他。最终,起义部队的支援部队赶到,救了两人。
陈赓在养伤期间卢冬生也寸步不离,而陈赓也是,卢冬生不在病床边,他就睡不踏实,两人的感情已亲如兄弟。
后来,上级考虑到卢冬生机智勇敢,又熟悉两湖情况,便将他派到湘西北地区组织革命武装,发展革命根据地,卢冬生也因此和陈赓再一次分离。
1930年,卢冬生先后担任了红2军团营长、红3军第7师20团团长、湘鄂西独立师政治委员、师长等职,并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主动请缨,担任游击队队长,率部在湖北荆门、远安一带狙击敌军,混淆视听,成功帮助主力部队撤离。
卢冬生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红二方面军中屡立战功,多次率部充当先锋队和后卫队的角色。抗战爆发后,卢冬生又担任了八路军120师358旅的旅长,要知道,120师可是八路军的三大主力师之一,能在这其中担任旅长,可见卢冬生的能力有多强,而且开国大将陈赓在此时也在386旅中担任旅长,与其职位相同。
1938年,卢冬生因病前往苏联疗养。疾病痊愈后,他被组织派往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这个学校可是当时苏联最好的军事学校。卢冬生完成学业后,被派遣至驻苏联远东地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工作。
1945年,卢冬生先后被任命为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2月14日,卢冬生在东北哈尔滨地区制止苏军士兵抢劫时不幸遇害,年仅37岁。
卢冬生要是不死,凭借他的成就,在55年定能被授予上将军衔,你认为呢?
在近代 历史 中,有一句俗语那就是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而近代第一奇人杨度则说过: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在历朝历代中,湘楚子弟就以“义”字当头,为国为民敢于振臂一呼。
蔡元培先生在《论湖南的人才》中,这样评价湘楚子弟: “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 湖南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走出了许多近代史重要人物,引领着中华民族的 历史 进程。
1955年9月,正值北京的金秋时节,我军首次授衔在中南海举行,将星云集,群星璀璨。这次授衔共授予了六十多万名准尉以上干部,其中包括十位元帅、十位大将、五十五位上将(后补授了两位上将)、一百七十五位中将(后补授了两位中将)、八百零二位少将(后补授了四位少将,1961年到1964年间由大校晋升了五百三十三位少将。)
在开国将帅中,湘籍的元帅有三位,分别是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湘籍的大将有六位,分别是粟裕大将、黄克诚大将、谭政大将、萧劲光大将、陈赓大将、许光达大将。湘籍开国将军中还有十九位上将、四十五位中将、一百二十九位少将,湘楚之地是真正的革命摇篮。
在湘籍开国大将中,谭政和陈赓两位将军就从小相识,两家人还是三代世交。谭政的结发妻子陈秋葵,是陈赓的妹妹,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陈家和谭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大户,拥有良田上百亩,陈家是武将出身,谭家则是书香门第。
陈赓曾祖父是湘军名将,后来解甲归田,置地盖房,繁荣了陈氏家族。陈家是湘乡有名的大户,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为人仁义,常常帮扶附近的贫苦百姓,附近的百姓也愿意耕种陈家的田地。
许多贫苦人家也愿意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陈家,陈家善待家中雇工,从不克扣工人工钱,也不责罚家中雇工。在这种情况下,湘潭县一个名叫卢冬生的孩子,被父母送入陈家,成为了陈家的放牛娃。
卢冬生比陈赓小五岁,他们一个是富家少爷,一个是放牛娃,在旧 社会 就是主人和雇工的关系。但是陈家家风纯良,在祖辈的教育下,陈赓同情附近贫寒的百姓,对家中雇工很好。陈赓同卢冬生渐渐相识,两个小伙伴抛掉所谓的身份有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陈赓常常拿着自己的 美食 ,送给卢冬生吃,两人一同放牛,一同在溪水里游泳。1917年,已经从高等小学毕业的陈赓,被家里安排了一门婚事。对方是一位富家小姐,比陈赓大两岁,14岁的陈赓不愿意接受包办婚姻,逃离了家乡,参加了湘军。
林伯渠在视察湘军时,就见过14岁的陈赓,他当时感慨说: “这么小的孩子也在这里当兵呀!” 1921年,陈赓看到军阀混战,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看透了旧军阀的本质,选择离开湘军。
这段时间,卢冬生在陈家放过一段时间牛,后来进入工厂当徒工。陈赓则已经投身革命事业,他接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春天,卢冬生跟随着好朋友陈赓的脚步,来到湘军唐生智部第四师当兵,后来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春,卢冬生同陈赓再次相聚,他们一个19岁,一个24岁。这时陈赓已经入党五年,是北伐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营长,在卢冬生的早期革命历程中,陈赓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陈赓熟知卢冬生为人憨厚,老实可靠,于是把他调到营部担任警卫员。
就在同一年,陈赓的妹夫谭政,在陈赓的介绍下,来到特务营二连担任了文书的职务。同年四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革命陷入低潮,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杀害革命志士。陈赓的营长职务被罢黜,谭政也差点被捕,在陈赓的帮助下,谭政去往武昌寻找党组织。
而卢冬生则跟随陈赓来到南昌,准备参加南昌起义,陈赓担任了贺龙所部第二十军第三师六团一营营长,卢冬生担任了陈赓的副官。在贺龙的带领下,陈赓和卢冬生率部浴血奋战,最终达成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8月5日,按照预定计划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向会昌行军。第三师打先锋,在三师师长周逸群的带领下,向会昌城挺进。8月20日凌晨,第三师同敌钱大钧部遭遇,陈赓和卢冬生率领第一营冲杀在大部队最前面,率先攻下三个制高点。
但是因为兄弟部队没能及时接应,第三师陷入敌人的重围中。到了下午一点,第三师的将士们子弹打空了,被迫后撤。陈赓和卢冬生主动请缨,在第三师的最后面,阻挡敌人追击。他们边打边撤,在枪林弹雨中,陈赓腿部中弹,无法走路了。
这时敌人就在几十米处,卢冬生抱着陈赓滚下田埂,隐藏在茂密的野草中。敌人攻打了上来,从田埂下面都能听到敌人的喘息声,好在敌人没有到田埂下搜查。后来,叶挺率领部队重新攻打回来,陈赓和卢冬生才获救了。
大部队向汕头挺进,本来军歌嘹亮的部队,也变得沉闷不已。大家都在为战友的牺牲,而感到悲痛,卢冬生扶着陈赓跟随着部队行军。在白天黑夜的行军过程中,陈赓的伤口又开始渗血,每走一步都极为痛苦。
上级也看在眼中,为了陈赓的伤情考虑,决定让陈赓留在大埔养伤。陈赓也知道,这一留下来就生死难料了,还是坚持要跟随部队行军,说吃再多苦,也要跟着部队。上级无奈同意了,卢冬生则寸步不离,照顾着陈赓。
9月24日,起义军抵达汕头后,陈赓被送入汕头日本医院治疗。这所医院看到陈赓是枪伤,不愿意接收陈赓,对陈赓的态度不好。10月1日,卢冬生在医院照料陈赓,他准备出门买点东西,来到大街上,发现城中没有带红带子的起义军了。
原来,一天前汤坑战役遭遇失利,上级已经派遣同志,向日本医院的陈赓和卢冬生传递撤退消息。可是这个传信的同志,摸不清汕头日本医院的位置,最终没能传递这条重要情报。卢冬生看到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占领了街头,日本医院又驱赶了他们,他只好把陈赓藏了一间工人房里。
这时的陈赓腿部伤口发肿严重,根本无法从陆路逃走,还好这所日本医院背靠大海。在一位爱国护士的帮助下,卢冬生找来一条船,把陈赓背上船。海滩上到处都是退潮留下的淤泥,护士和卢冬生使尽全身力气,才把这条自由的小船推进了大海中。
在骄阳的照射下,卢冬生和陈赓向小护士挥挥手,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卢冬生已经汗流浃背,他拿过船桨,拖着疲倦的身体继续划船,两人终于搭上了去往香港的轮船。这条船上有不少和部队打散的起义将士,港英当局得知消息后,在轮船到港的时候,展开了严密的搜查。
为了躲避敌人抓捕,卢冬生找来一把椅子,请人帮着把陈赓抬下船去。巡捕看到陈赓下船还要人抬着,以为是个非富即贵的人物,并没敢仔细盘查,两人就这样有惊无险地下了船。卢冬生带着陈赓,准备去医院挂个号,这个医生一看陈赓是枪伤,将他们赶出了医院门。
两人在街上一瘸一拐,容易引起巡捕的注意,最终被迫躲进了恶臭的厕所里。两人看到这里的革命环境如此艰难,决定还是回到上海,去寻找党组织。卢冬生出去打听,得知下午还有一条去上海的船,回上海的船查得没有那么严,卢冬生又背着陈赓上了回上海的船。
这艘船中途要经过汕头,在汕头港口时,第三师师长周逸群也上了船。就这样三人在船上再次相遇,共同去上海寻找组织。好在一切再没波澜,三人抵达上海后,很快找到了党组织。卢冬生在陈赓的带领下,经历了艰难险阻,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心中已经决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了。
1927年12月7日在上海,在陈赓的介绍下,卢冬生正式入党,在中央特科工作。不久后,贺龙也历经艰险来到上海,在组织的委派下,卢冬生作为接头人,把贺龙安全接来。贺龙是北伐名将,在湘鄂边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大姐贺英是湘鄂边游击队的领导人之一。
为了继续革命,贺龙和周逸群不顾自己危险,决定回到湘鄂边组织红军。两人的请求报告给组织后,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贺龙大名鼎鼎,去往湘西的路途异常艰险,如何护送贺龙安全抵达湘西呢?上级想到了卢冬生,卢冬生本就是湘楚子弟,对湖南的情况熟悉,又受到周逸群的信任,他承担这个护卫任务再合适不过了。
1927年12月22日,卢冬生告别陈赓,再次踏上征途。贺龙一行二十多人,在武汉停留了一段时间,因为敌人展开严密搜捕,不得已离开了武汉。1928年1月18日,船经过观音洲,一行人听附近的船工说,观音洲有一伙反动团防匪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
贺龙哪能容忍这伙匪军作乱?他对众人说: “走,咱们去拜拜客。” 贺龙乔装打扮了一番,带着众人停船上岸,团防队长一看贺龙打扮富气,认为来了非富即贵的人物。团防队长欺软怕硬,对老百姓颐指气使,见到贺龙一行人,以为来了大官,点头哈腰。
贺龙看到团防队长迎了上来,一把抓住团防队长的手,枪就顶住了团防队长的脑袋。他说: “我是贺龙,今天有件事想麻烦你一下,来借你几杆枪用一用。” 团防队长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早就吓得失魂落魄,呆在那里。
就在这时,一个团丁却偷偷举起枪,朝向贺龙的侧身。说时迟那时快,卢冬生举起短枪,一枪击毙了反动团丁。这下十几个团丁都跪在地上,哭爹喊娘,求饶了他们的性命。这一战缴获了十几条枪,几百发子弹,首战告捷。
贺龙后来回忆卢冬生救下自己性命,他深情地说: “卢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贺龙率领一行人回到湘西后,同贺锦斋带领的游击队会合后,当即发起了年关暴动。在暴动失利后,卢冬生跟随贺龙来到桑植洪家关。这里是贺龙的故乡,在贺龙大姐贺英的帮助下,一支三千人的队伍迅速拉了起来。
湘西国民党军听说贺龙回来了,当即派遣重兵“进剿”湘鄂西的游击队。部队被打散,卢冬生跟随贺龙转移到洪家关,周逸群则奉命渡过长江,去往宜昌开展革命斗争。这次失败,让贺龙明白光靠私人的亲族关系,没有党的领导,是无法取得革命胜利的。
为了得到党的指示,贺龙决定派遣卢冬生去往上海,重新同党组织取得联系。当时游击队在大山中,大家都在忍饥挨饿,只能靠吃野果、喝山泉水坚持斗争。贺龙筹措了半天路费,也只得到了六个铜板,卢冬生接过六个铜板,义无反顾踏上去往上海的路途。
这一路,六个铜板很快花光了,卢冬生只能靠打短工、乞讨,还要躲避敌人的层层搜查,向着上海的方向走去。卢冬生一路风餐露宿,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回到上海,找到了党组织。这时,党组织从报纸上得知了贺龙所部失利的消息,正焦急不安。
在听了卢冬生关于湘鄂西的情况汇报后,上级做出指示,派遣其他同志送指示回湘鄂西。这时的湖南军阀制造了各种“清乡”,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各级党组织被敌人破坏严重。中央多次给湘西送信,都没有能够成功,上级又想到了卢冬生。
8月8日,卢冬生再次接受重任,带着上级的指示信,赶往湘鄂西。卢冬生带着机密文件,尽量少走大路,经过艰难跋涉,一个多月后,才在鹤峰大山中找到了贺龙。这时贺龙身边只有九十一名同志,七十二条枪,是最艰难的时刻。
贺龙听说了卢冬生,带着上级的指示来了,喜出望外。在看完上级的信后,贺龙有了下一步斗争的方向,革命的火种开始传向整个湘鄂西。此后,在贺龙的委派下,卢冬生再次返回上海,以获得上级的指示,卢冬生又不顾重重危险,把上级的指示再次带回了湘鄂西。
在上级的指示下,贺龙在湘鄂西创建红四军,到了1929年夏天,红四军已经发展到四千多人。在卢冬生的努力下,一条从上海到湘鄂西的交通线,也建立了起来。在湘鄂西苏区建立过程中,卢冬生的贡献可谓巨大,正是他把革命的火种带回了湘鄂西,让红四军找到了光明的前进方向。
贺龙信任赞赏卢冬生的功绩,1932年7月,卢冬生正式担任了独立师政委,时年二十四岁。蒋介石看到洪湖革命根据地壮大,当即派遣十万军队,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围剿”。在敌人的步步逼近下,根据地日渐缩小,卢冬生率领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带领几百人突围出去。
卢冬生积极收集打散的部队,在荆门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取得了几场游击战的胜利。这时大部队已经撤离,敌人势大,卢冬生积极联合工农群众,终于站住了脚跟。1933年,红三军重返鹤峰,卢冬生率领独立师,在走马坪一带同红三军主力胜利会师。
独立师在游击战中,缴获了几万块大洋和大批布匹,有力支援了红三军主力。这时的卢冬生是贺龙最信任的得力爱将之一,不久后,卢冬生担任了红三军第七师师长。1934年10月,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二军团番号恢复,卢冬生担任了红四师师长。
为了配合中央红军转移,红二、六军团歼灭湘西军阀 陈渠珍两个旅,建立起湘鄂川黔根据地,牵制了敌人的大部兵力。敌人眼看着中央红军,即将同红二、六兵团会师,于是派遣十个师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展开了疯狂进攻。
1935年6月,在 鸡公垭战斗中,面对敌人数倍于己兵力的进攻。卢冬生不顾自己危险,在最前沿阵地指挥战斗,在他指挥战斗的时候,突然一颗流弹击中了他的腿部。他只感觉腿部一痛,并没有发现自己受伤,后来还是警卫员看到他血流如注,才告诉师长负伤了。
警卫员让师长去治疗,卢冬生以前线战斗紧张为由,不肯下火线。后来,警卫员不顾卢冬生命令,把他强行给抬下了阵地。卢冬生被抬下阵地时,因为失血过多昏迷过去,被送往医院紧急治疗后,才被医生抢救回性命。
而这次伤势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腿虽然保住了,但是卢冬生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的后遗症。对于一位革命军人来说,卢冬生并不认为这是个大伤,在伤口痊愈后不久,他又拖着身体返回了战斗第一线。
此后,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卢冬生率部或担任前锋任务,或者担任后卫任务。哪里艰险?他总是主动请缨去往哪里作战?是红二军团有名的猛将。1936年6月,红二、六军团分别向甘孜行军,后来红二军团在绒坝岔,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同年7月,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正式组成红二方面军。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走过了茫茫草地。在走过草地后,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有同志提出骑兵连被反动武装歼灭,是因为红五师后卫团团长支援不及时导致的。
当即,就有同志要把后卫团团长给抓起来,执行枪毙决定。在紧张的气氛中,卢冬生站了起来,他实事求是讲明情况,替后卫团团长求情。他说: “后卫团距离骑兵连几十里,听不到枪声,就没有支援不力的说法。而且战士们几天几夜吃野菜、喝污水,各个身体虚弱,即使听到枪声,也不能跑几十里及时支援。”
最终在卢冬生求情下,这个红军团长才被命令戴罪立功,刘伯承后来评价卢冬生: “卢冬生说得有理呀!” 此后,卢冬生率领红四师的将士们,在六盘山下阻挡敌人骑兵追击,掩护了全军的转移。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卢冬生跟随部队胜利抵达陕北。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铁蹄践踏我国领土,全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陕北的主力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卢冬生继续在贺龙麾下效力,担任了第三五八旅旅长。
在第三五八旅奔赴抗日前线前夕,突然上级一道命令下达,让卢冬生去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2月,卢冬生接受命令,去往苏联学习。在苏联,卢冬生一方面在伏龙芝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一方面休养身体。
1941年9月毕业后,卢冬生想要回国,为抗日事业效力。可惜这时苏德战争爆发,回国的道路被阻断,他只好留在苏联工作。后来,卢冬生多次向上级请命,想要回到抗日第一线。上级经过考虑后,决定让卢冬生去往苏联远东地区八十八旅工作,苏军第八十八旅由部分东北抗联将士编成,卢冬生为了抗日事业,只得成为名义上的苏联红军军官。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展开了攻击。苏联红军给予日本关东军毁灭性打击,终结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在苏军发起进攻前,卢冬生已经与东北的八路军先遣队联络上了,很快被任命为西满军区司令员,后来又担任了松花江军区司令员。
1945年12月13日晚,东北局主要领导陈云和刘达,从长春抵达哈尔滨,随即在哈尔滨东大直街178号召开会议。会议要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14日凌晨,有同志发现陈云的行李,落在了滨江工委机关里。刘达准备去取,当时东北还是苏军占领,卢冬生以自己会俄语便于交流,主动提出替刘达去拿。
旁边一个同志说: “还是冬生同志去吧,我这里有一支手枪,你带上吧。” 刘达看到卢冬生坚持,只得同意,目送卢冬生和一名警卫员离开。卢冬生两人从滨江工委机关取出行李后,返回途中,却被苏军两名乱兵截住。
苏军当时是友军,卢冬生和警卫员并没有太担心,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只见这两个乱兵把行李和手枪夺走,把他们押到老巴夺下坡处,向卢冬生的太阳穴开了枪。卢冬生牺牲时年仅37岁,他牺牲前高喊让警卫员 “快跑” ,警卫员卧倒滚下坡去,才保全了性命。
警卫员把这个噩耗传回,陈云、刘达等同志悲痛万分。这次事件甚至惊动了斯大林,斯大林要求严惩两名行凶的乱兵,但是最终还是无果。卢冬生的遗体先是被安置于极乐寺,后来被安葬到哈尔滨烈士陵园,贺龙亲自题写了碑文。
卢冬生牺牲的消息,传到贺龙这里,他悲痛万分,说: “当党和人民需要他作更多工作的时候,不幸与世长辞了。这是党和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作为卢冬生的一个同艰苦共患难的战友,我深切知道这一损失的沉重。”
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共三个师,六个旅,全军4.5万人。
八路军的六个旅,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八路军六个旅的旅长,在大授衔的时候,授衔级别却相差很大,有人被授予了大将军衔,有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还有两位在授衔前就去世了,一位是被苏联士兵枪杀的,一位则是含冤自杀的。
129师386旅旅长陈赓,1955年大授衔时,授予大将军衔。建国后担任志愿军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位。
陈赓毕业于黄埔一期,他的很多同学都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高级将领。虽然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信仰,但是因为陈赓是一个开朗幽默,热血直爽的人,所以他和这些“同学”的情谊非常深厚。
陈赓在南昌不幸被捕时,他的同学熊绶春、黄维、胡宗南、宋希廉、胡琏等人联名上书,希望蒋介石可以放了陈赓。而在淮海战役中,陈赓曾写信给熊绶春,希望他能投诚起义,但是熊绶春拒绝了这个建议,最后战死沙场。当陈赓看到熊绶春的尸体时,还帮他把脸上的灰尘擦洗干净,而且亲自帮他合上死不瞑目的双眼。为了方便熊绶春的家人找到尸体,陈赓还为他立了一个碑。
129师385旅旅王宏坤,1955年大授衔时,授予上将军衔。建国后担任人民海军副司令员,参与创建人民海军的领导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385旅奉令开赴抗日前线,王宏坤带着一部分人在陇东留守,负责陕甘宁边区西南面的防务。当时,很多年轻人听说他是常胜将军,就纷纷报名参军,一下子就招了1000多人,一算帐超支了200多元钱。200多元现洋,在当时可以可换100支步枪,数目巨大,留守处主任肖劲光、中央军委供给部长叶季壮看了都摇头。 王宏坤就亲自找毛主席“讨账”,毛主席当场在票据上签了字。
120师358旅旅长卢冬生,未授衔,1945年11月18日在东北被苏联士兵杀害。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在苏联养病的卢冬生随苏联红军回到哈尔滨。12月14日,卢冬生带一名警卫员去为陈云取行李,路遇两名违纪苏军士兵拦路抢刧,卢冬生出面阻拦,没想到被苏军士兵枪杀,时年仅37岁。由于当时处于纷乱的战争年代,卢冬生之死最终不了了之。
120师359旅旅长陈伯钧,1955年大授衔时,授予上将军衔。担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代院长。
陈伯钧有写日记的习惯,在危机四伏的战争岁月中也不曾停下来,无论是作战间隙,还是行军路上,陈伯钧始终保持记日记的习惯, 从1933年起至1950年,陈伯钧记下了4000多篇日记, 他以革命战争亲身参与者的视角,详细地记载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和人民军队的战斗足迹,涉及1933年的反"围剿"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与张国焘分裂路线面对面的斗争,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西剿匪等众多重大的 历史 事件,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 文献。
115师343旅旅长陈光,未授衔,1954年6月7日含冤自杀。
1950年,抗美援朝战端开启。陈光因为违反军纪,在王大述和其他警卫人员的护送下,被转送武汉,软禁在中南军区的一座二层小楼里。在以后长达3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被监禁于此,从来没有离开过二楼。 1954年6月7日,陈光在那栋2层小楼里,含冤去世,终年49岁。这就是军史上骇人听闻的"陈光事件"。
1988年4月,中共中央撤销了强加于陈光头上的"反党"结论,认定陈光在解放初所犯错误是人民内部矛盾,受到了林彪的诬陷和打击,以致长期非法监禁和错误处理。随即,恢复了陈光的党籍和名誉。此时,距陈光蒙冤去世已是整整34年。
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1955年大授衔时,授予大将军衔。 解放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中央红军在长征结束之后,人困马乏,财物上极度困难,毛泽东给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想向红二十五军借一千大洋。徐海东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没有考虑,立即就把供给部部长给找来了,说不是借,而是给中央红军五千大洋。同时在回信中写到,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拿到五千大洋和徐海东的信后,一块儿落泪。所以,毛泽东后来在公开场合曾多次说过:“徐海东对革命是有大功的。”
在八路军的六位旅长中,两位被授予大将,两位被授予上将,而卢冬生和陈光却遗憾地在授衔前去世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那么你觉得,卢冬生和陈光能活到1955年的大授衔,能授予大将吗?
卢冬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卢春冬简介、卢冬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卢冬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