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腰襦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腰襦裙的英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齐胸襦裙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而隋唐五代时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襦裙。和我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襦裙是哪个朝代的的内容 ,欢迎借鉴!
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可见,“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
襦裙直到明末清朝前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
男子襦裙多称为衣裳(cháng)。
襦裙是汉族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其间2000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一般认为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因为汉代流行深衣,襦裙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这一时期的襦裙一般上装窄袖右衽,矩形交领;下裙以素绢四幅连接合并,上窄下宽,腰间施褶裥,裙腰系绢带。
战国时期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
两汉时期
到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襦裙继承汉朝的旧制,主要还是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对襟(类似现代的开衫),领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绣,袖口或窄或宽;腰间用一围裳称其为“抱腰”,外束丝带;下裙面料比汉代更加丰富多彩。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色泽、花纹鲜艳华丽,素白无花的裙子也受到欢迎。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上衣为短襦,半臂(属于罩衫。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长袖与裲裆之间,故称为半臂)与披肩(属于配饰)构成当时襦裙的重要组成部分。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衣著又转向阔大拖沓。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这时上襦的领口变化多样,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风貌。披肩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此时裙色鲜艳,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的时间最长,色彩多样,多中求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之名作;武则天时的响铃裙,将裙四角缀十二铃,行之随步,叮当作响,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与短襦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
两宋时期
宋代,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的影响下,这一时期服装一反唐朝的艳丽之色,形成淡雅恬静之风。此时除上襦外,女性罩衫流行“褙子”,下裙时兴“千褶”、“百叠”,腰间系以绸带,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其中老年妇女和农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当时还出现前后开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带束之的“赶上裙”。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元明时期
元代,襦裙基本上沿袭宋代遗制,但色彩比较灰暗。
明代流行袄裙(襦裙的演变),在明墓均有出土;交领中腰襦裙为日常百姓穿着(如丫头、农妇等)。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内加穿膝裤(套裤)。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也仅在裙幅下边一、二寸部位缀以一条花边,作为压脚。裙幅初为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后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褶,行动辄如水纹。到明末,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每褶都有一种颜色,微风吹来,色如月华,故称“月华裙”。
汉服的襦裙什么场合穿
汉服的襦裙什么场合穿,我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美感,近些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汉服热,我们可以的看到许多喜欢对传统服饰感兴趣的会穿着款式新颖的汉服走在大街上,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汉服的襦裙什么场合穿。
汉服的襦裙什么场合穿1
一、高腰襦裙(齐胸襦裙)
款式:窄袖齐胸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两片或围合式、百褶、高腰、齐胸领、窄袖口。
款式:窄袖内半臂齐胸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两片、百褶、高腰、齐胸领、窄袖口、内半臂
搭配:高腰裙+窄袖襦衣+半臂
款式:窄袖外半臂齐胸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两片、百褶、高腰、齐胸领、窄袖口、外半臂
搭配:高腰裙+窄袖襦衣+半臂
款式:广袖齐胸襦裙
场合:礼服
特点:两片或围合式、百褶、高腰、齐胸领、广袖袖口
搭配:高腰裙+广袖襦衣
款式:广袖大袖衫齐胸襦裙
场合:礼服
特点:两片或围合式、百褶、高腰、齐胸领、广袖袖口、大袖衫
搭配:高腰裙+广袖襦衣+大袖衫
二、交领襦裙(齐腰襦裙)
款式:中袖交领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围合式、百褶、中腰、交领、中袖袖口
搭配:交领上襦+围合式下裙+腰带+披帛
款式:小袖交领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围合式、百褶、中腰、交领、小袖袖口
搭配:交领上襦+围合式下裙+腰带+披帛
款式:小袖交领襦裙 外加半臂
场合:常服
特点:围合式、百褶、中腰、交领、小袖袖口 外加对领半臂
搭配:对领半臂+交领上襦+围合式下裙+腰带+披帛
三、对襟襦裙
款式:对襟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围合式、对襟
搭配:对襟上襦+围合式下裙+披帛
款式:对襟襦裙外加半臂
场合:常服
特点:围合式、对襟
搭配:对襟上襦+围合式下裙+腰带+披帛+半臂
款式:广袖对襟襦裙
场合:常服
特点:围合式、百褶、中腰、对襟、广袖袖口
搭配:广袖对襟上襦+围合式下裙+腰带+披帛
汉服的襦裙什么场合穿2
汉服基本款式分类
【按时代分类】
要说汉服的分类,按照汉服所流行的时代来进行区分,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汉朝和汉朝之前,汉服的主要类别还是交领襦啊和曲裾深衣之类的服饰。到了隋唐时期,汉服就逐渐变成了齐胸襦裙之类的服饰,并且大袖衫也有一定的普及。当然,圆领袍和坦领之类的服饰,也比较流行哦!
宋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褙子宋裤啦,而且比甲也是宋代的哦。而袄裙,则是明代特色。
【按适用场合分类】
以下的分类方式是按照我们现代的眼光来进行的分类哦!所以,大家也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一些齐腰襦裙,齐胸襦裙,直裾,半臂,坦领襦裙,圆领袍,褙子,明制短袄之类的,都是常服;
一些曲裾,华丽的齐胸襦裙,华丽的明制袄裙,披风等,都是礼服。
【按用途分类】
这个分类就是看大家自己对汉服的用途的'见解了。一些中衣、中裤之类的,就是内衣。当然了,宋抹也是内衣哦!
而一些襦裙衣物,则相当于大家现在日常在家穿的衣服。
还有一些大袖衫,比甲、褙子、披风,长袄等,可以当做常服,也可以用于出行或拜会等正式场合。
至于披帛,宫绦,系带,云肩等,就是装饰品之类的了。
斗篷其实算不上是汉服,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就不提啦。(以上内容整理于@里也文化)
所以,现如今大家在穿着斗篷的时候,都不会把它当成含服务来对待哦!不过,披风倒是算真正的汉服。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弄混了哦!
汉服的襦裙什么场合穿3
汉服女子穿着礼仪
汉服是什么?是不是指汉朝的服装?这是很多人接触到汉服后最容易产生的错误认识。
就如同和服的“和”指大和民族
旗袍的“旗”指旗人,也就是满族同胞
汉服的“汉”指的就是汉族
如同汉人不单指汉朝人,汉服也不单指汉朝服装,而是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至明代,在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汉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结合经济条件和生产水平,自前而后自然形成的具有历史传承及鲜明民族特征的服装。
需要注意的是,唐装的唐指的并不是唐朝,实际上,它仍旧脱胎于旗袍,只是设计师自己进行的再命名罢了,并不能作为汉族的传统服装。
一个民族的传统服装必须具备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历史传承性”,不是随便创造的一件衣服如“唐装”,旗袍或者有点中国风元素的衣服都可以冠之以“民族传统服装”一词,传统传统,即传承的是一个民族的习惯,就表明必须是修饰民族一词,限定民族传承这一重要条件。
汉族,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绚灿的民族。上溯炎黄二帝,族称华夏,五千年文明由此展开,历至汉朝,因其强盛一时,异族始称中原华夏人为汉人,从此“汉”成为这个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名号。同时,这个民族的传统服装被广泛称为——“汉服”。
襦裙类
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
齐胸襦裙
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常见直袖和广袖上襦,也可搭配大袖衫。裙分为一片式和两片式,穿法不同。
对襟襦裙
对襟襦裙其上襦为直领,衣襟呈对称状,故称对襟襦裙
交领襦裙
交领襦裙特点是上襦为交领。交领襦裙在宋代颇为常见。按风格分,可大致分为唐式交领襦裙,宋式交领襦裙、明式交领襦裙等。按穿着对象分,可分为男式交领襦裙、女式交领襦裙。
曲裾类
曲裾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按照《礼记》记载,深衣一大特点是“续衽钩边”,也就是说“这种服式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一幅向后交掩的曲裾。曲裾是汉服深衣的一种,秦汉时期常见服饰。
曲裾样式繁多,按绕数可分单绕、双绕、三绕;按长短可分长曲、短曲;袖子可以是垂胡袖、广袖。袄裙这里说的“袄裙”是明代女装的一种通称,不是固定术语,袄是袄,裙是裙。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襦”,魏晋以后多用“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
漫长的演变,它们的具体意思和细节都会有差别,目前普遍认同的是“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衫”为单衣。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女袄衫长度有长有短,有交领、竖领、方领、对襟等。此外,明代的女袄衫和男袄衫一样,也有直袖和箭袖。
其他
直裾
直裾指汉服剪裁中前后大身部分的方形平直的布幅。
汉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这种服饰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
早期的直裾袍通常是一种常服,而非礼服。到了东汉,直裾出现在宴会等正式场合。
裋褐
又称“竖褐”、“裋打”。(这里的“短”不是长短的意思。“短”“竖”“ 裋”三字同音,都读作“shù”。)以劳作方便为目的,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百姓最常穿着的衣服款式之一。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
齐腰襦裙能穿大袖衫吗
齐腰襦裙能穿大袖衫吗,近些年来在年轻人之中掀起了一股汉服热,许多喜欢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会穿着款式新颖的汉服拍照逛街,其中齐胸襦裙是最受欢迎的,只是搭配更加繁琐,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齐腰襦裙能穿大袖衫吗?
齐腰襦裙能穿大袖衫吗1
可以
大袖衫起初是套在齐胸襦裙外,彰显汉服宽袍大袖特色的服饰。
如今并没有文献典籍对这种搭配提出死板固定的要求
只要你觉得好看,并且形制均正确,混搭并没有什么
平时可以看看人家的搭配,像青丘坊,重回汉唐等等,我就经常看的
汉服搭配技巧
交领齐腰襦裙+半臂
对襟齐腰襦裙+吊带
对襟齐胸襦裙+大袖衫
禙子+吊带+宋裤(或齐腰下裙)
大袖衫起初是套在齐胸襦裙外,彰显汉服宽袍大袖特色的服饰。如今并没有文献典籍对这种搭配提出死板固定的要求,只要你觉得好看,并且形制均正确,混搭并没有什么。就像你穿常服,原本是西装搭制服裙,可你偏要用T恤搭制服裙一样(比喻并非十分恰当,大致是这个意思)
抹胸汉服怎么穿
1、两片式齐胸襦裙,把上襦系带,穿上裙子,将后片裙子围着后背绕到胸前;
2、在胸上部分打第一个结,将裙子的带子系紧;
3、把后片裙子的带子绕到后背一圈系到前面;
4、在胸前紧紧地打后片裙的最后一个结;
5、将前片圈子齐胸上部围到后面,盖住后片裙的结;
6、以同样的方式绕,把前片裙子的带子绕到后背一圈系到前面;
7、拉紧胸前前片裙子的带子;
8、在裙头正中间将带子系成一个蝴蝶结;
9、蝴蝶结系成后,即可完成齐胸襦裙的穿着。
齐胸汉服里面穿什么内衣
1、隐形内衣
可以选择里面穿一件隐形的内衣,最好是肩带是透明的那种,它可以避免很多尴尬,比如有带的内衣会露出肩带,而无带的内衣容易掉等等问题,透明肩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2、抹胸
还可以选择在里面穿抹胸,效果和隐形内衣是差不多的,而且也不用担心肩带的问题,不过抹胸穿不穿看个人的的习惯,如果觉得舒服就穿。
3、胸贴
胸贴是用来代替内衣最好的替代品之一,它是比较适合穿齐胸汉服时穿在里面的,如果汉服比较透的话,它可以防走光,是很多妹子穿汉服时的首选。
齐腰襦裙能穿大袖衫吗2
齐胸套装最基础的搭配方式,也是最常见的搭配就是对襟短衫和齐胸套装,因为齐胸裙的裙腰在肩膀以下,所以可以给人一种脖子以下全是腿的视觉效果。同样是裙腰比较高的原因,齐胸汉服的裙摆看起来要比普通的齐腰下裙裙摆更大一些,穿着起来飘逸气息也会更加明显。
这套汉服就是非常基础典型的对襟齐胸汉服,套装上半身是一件浅杏色的对襟短衫,短衫袖口带有墨绿色的拼接,拼接的颜色和齐胸裙的颜色比较相似,这样看起来会让造型显得更加和谐。而下裙除了有墨绿色以外,还有鹅黄色拼接,绿色和黄色搭配在一起,清新中带着温暖的感觉,整体看起来非常有活力。
尽管对襟齐腰套装本身的风格已经足够飘逸精致,但是单独的两件单品搭配出来的套装难免会显得有一点单调,如果你想让造型更加有个性的话,可以为齐胸套装搭配一条披帛。披帛虽然也是比较简约的装饰品,但是却可以让造型看起来更加飘逸。
披帛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们日常见到的披帛搭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色系搭配,这样搭配起来风格更加温柔,还有一种搭配方式是撞色搭配,比如说红色和蓝色,红色和绿色等等,撞色搭配可以让造型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这套汉服中的披帛搭配方式就是后者,墨蓝色和暗红色搭配在一起,显得非常有古典气息。
传统的齐胸套装中,除了基础的对襟短衫和齐胸裙的搭配以外,还可以在短衫外面叠穿一件对襟半臂,这样搭配起来可以让造型更加有层次感,减轻套装的单调气息。
在这套齐胸套装中,在对襟短衫之外就叠穿了一件墨绿色的对襟半臂,半臂整体是纯色的`,只有在袖口位置带有少量的绣花图案作为装饰,风格十分小清新。下裙也是非常温柔梦幻的浅蓝色渐变,整套汉服配色非常有春天的感觉,十分适合现在的季节。
上面介绍到的三种搭配都算是比较简约的搭配,如果你喜欢更加仙气,层次感更加分明的风格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齐胸套装外面叠穿一件大袖衫。虽然我们现在见到的唐制大袖衫款式尚且存疑,但是搭配在汉服中还是非常好看的。
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颜色的大袖衫的话,可以直接选择和内搭汉服同色系的套装。就比如这个造型中内搭的是草绿色的齐胸套装,外层的大袖衫同样选择的是绿色,只不过颜色更浅,不会显得过于跳跃,看起来有一种递进的感觉。原本比较简约的齐胸套装,在搭配上大袖衫之后瞬间变得仙气了不少。
齐腰襦裙能穿大袖衫吗3
一、何为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是对隋唐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汉晋以来裙子的裙腰束于腰上。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装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的一种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装史上多称之为高腰襦裙。
高腰襦裙只是俗称,根据现在人们对它的考证,一般改称之为齐胸襦裙。我们常说拜倒在石榴裙下,这石榴裙指的就是齐胸襦裙。
齐胸襦裙兴于隋唐,隋唐制式基本一样,就是系带不太一样,隋结是胸口打结,唐结是两边各一条飘带,而且齐胸在中唐时有了广袖。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了。
二、齐胸襦裙发展历史
齐胸襦裙属于源自鲜卑族发明经过南北朝民族融合传统服饰的一种,其是对魏晋南北朝至南唐五代十国时期特有的一种女子襦裙装的称呼。
齐胸襦裙最早见于南北朝,经历了隋、唐、五代直到宋朝理学兴起才被历史淘汰,大约有1000年的历史。唐代之前出土的陶俑,或绘画,多见有背带的款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发展到唐代开元年间变为用系带在腋下固定。
唐代的襦裙装在大唐盛世的影响下充分发展,加半臂,佩披帛,于是齐胸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
襦裙是我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从有实物考证的战国时期开始,终于明末清初的“剃发易服”,是汉族传统服装最基本的形式。
三、齐胸襦裙的特征
盛唐风尚开放在服饰上的表现还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还出现了袒胸露背的形象,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的女性开放自由也是相对的,低领、薄纱、袒胸露背只有身份特殊的人才可以,比如养在内宅的贵族妇女,或者以身体取悦于统治阶级的歌女们。
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仍然是不半裸胸的。武则天之后,唐朝社会对女性抛头露面的情况愈加心怀芥蒂,严格束缚。考察古代封建文化对女性订立的规章制约,很多教条书籍就出于唐代。
在很多汉服书籍中,都漠视齐腰襦裙的存在,把齐胸襦裙统统归到高腰襦裙中去。其实,高腰襦裙是指腰线在胸部下面的襦裙。腰线在胸部上面的话,就要算是齐胸襦裙了。
实际上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也存在着一些区别。高腰襦裙的束带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齐胸襦裙束带位置则是在胸以上。相同点就是不论高腰还是齐胸均可对襟或交领。
总之,受传统保守的思想影响,齐胸襦裙这种汉服样式一直没有被正名。现今社会,“齐屁短裙”都能被大众接受,齐胸襦裙又有什么伤大雅呢?各位看官,你说呢?
高腰襦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腰襦裙的英文、高腰襦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腰襦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