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由昆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由昆简介 出生日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姓名:陈景润 (1933—1996)
国家或地区:中国
身份: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简介:
陈景润(1933~1996)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身高1.71米。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主要成果: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1+1”。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生平: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谜,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分,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真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陈景润,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他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叔叔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叔叔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叔叔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叔叔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叔叔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叔叔,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俏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叔叔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叔叔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叔叔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来。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逝世。
由昆简介
由昆,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已故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夫人。
1977年11月,由昆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与陈景润相识。1980年8月25日,由昆与陈景润在北京结婚。1983年,由昆调到北京解放军309医院。1984年,陈景润患病住院,由昆专门照顾陈景润,军籍保留,升级跟着走。陈景润去世后,由昆潜心教育儿子,完成了对先生的承诺。
2020年1月15日,由昆参加了全国政协在京举行的已故知名人士的夫人2020年春节茶话会。
个人生活
陈景润去世后,由昆潜心教育儿子,完成了对先生的承诺。高中时,陈由伟选了文科,之后到加拿大读书,选的是商务,但是后来居然转到应用数学——他发现自己喜欢上数学了。如今,26岁的陈由伟己经是一个身高1.82米的大小伙子了。在加拿大,没有人知道他是陈景润的孩子,由昆说,他也不想说,他不想笼罩在爸爸的光环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由昆
一些家里的大事情都会由母子俩共同决定。在2005年3月决定将陈景润的手稿捐献给中国革命博物馆前,母亲和儿子商量:爸爸的这些成果是国家的,不属于我们个人。母子俩一起作出了无偿捐献手稿的决定。
陈景润铜像揭幕仪式后接受采访的由昆说:“我可以告慰先生,我们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他身上继承了先生的很多优秀品质,并圆了先生‘如果生男孩最好学数学’的梦。”
由昆只结了一次婚,她的丈夫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先生去世后她没有再婚。
1977年11月,由昆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陈景润因身体不好送到解放军医院,便碰到了小他18岁的由昆,让陈景润眼前一亮,当时由昆不是他的主治医生,但是值班室每天都要查房,两人接触渐渐多了起来,时间一长,两人产生了爱情。
后来,两人在北京结婚。1984年,陈景润患病住院,由昆专门照顾陈景润,军籍保留,升级跟着走。
扩展资料:
陈景润去世后,由昆说她最怕天黑,黑夜中她总能想起和陈景润在一起的片段,只能靠药物维持,那时她才40多岁,有人问她要不要组建一个家庭,她说迈不出这一步,因为心里有一个人。
由昆从此把精力放在教育儿子上,完成了对先生的承诺。
高中时,陈由伟选了文科,后来陈由伟前往加拿大多伦多进行学习深造,一年后,学习经济学的他转到了应用数学系,这个决定令人出乎意料,他高中读的是文科,再次拾起数学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后来的采访中,陈由伟说道,自己在不断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也是一门特别有意思的学科,难怪父亲会喜欢它。无论是父亲职业使命的驱使还是源于自己内心的热爱,陈由伟也坚定地踏上了和他父亲一样的征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由昆
百人人都有心中的偶像。有的人崇拜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有的人崇拜科学家诺贝尔,还有的崇拜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而我心中的偶像是陈景润。
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当黎明到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朦胧的时候,陈景润起居的那间小屋子里,已经响起了轻微的朗读外语的声音;当人们迎着初照的曙光跃身起床的时候,陈景润的床头一边,已积起了一沓数学演算手稿;上班的铃声还没敲响,陈景润已咽下最后一口馒头,站在图书馆的门口等待开门了。
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分,图书馆里静悄悄的,而在那书库深处的书架上,突然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啊,原来陈景润把刚刚读完的一本数学书插回书架。他走出书库,用力推着图书馆的门,但是,怎么推也推不开。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一看表,才发觉早过了阅览时间,图书管理员吃饭去了,他被反锁在里面。其实管理员在临走之前曾经向着密密麻麻的书架,大声问书库内是否还有人,但一心沉浸在书堆里的陈景润,却什么也没有听见。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重新走进书库里埋头读书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临开会前,人还未到齐,需要等几分钟;外出候车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上班的途中,需要走几分钟。这是多么平常的几分钟啊!然而,陈景润却舍不得让这几分钟白白地一晃而过。有谁知道,他就是在这无数个“几分钟”的时间里,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回答者: 果冻爱Angela - 一级 2010-8-25 09:43
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 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 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这项工作,使之与王元教授、潘承洞教授共同获得 1978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后对上述定理又作了改进,并于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16,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70 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分,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男朋友、有没有成家?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直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不爱走公园,也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哎呀,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陈景润拿的牌子是三十八号的小牌子。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它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他看了看手表,才十二点半。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理发员叔叔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叔叔喊三十八号吗?
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陈景润进了图书馆,真好比掉进了蜜糖罐,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可不,又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他一直看到中午,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根本没听见,还是一个劲地在看书呐。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陈景润朝窗外一看,心里说:今天的天气真怪!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看着看着,忽然,他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开窍了。现在,他要赶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哎,管理员上哪儿去了呢?来看书的人怎么一个也没了呢?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推推大门,大门锁着;他朝门外大声喊叫:“请开门!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没有做完的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办公室打电话。可是没人来接,只有嘟嘟的声音。他又拨了几次号码,还是没有人来接。怎么办呢?这时候,他想起了党委书记,马上给党委书记拨了电话。
“陈景润?”党委书记接到电话,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高兴得不得了,笑着说:“陈景润!陈景润!你辛苦了,你真是个好同志。”
党委书记马上派了几个同志,去找图书馆的管理员。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陈景润向管理员说:“对不起!对不起!谢谢,谢谢!”他一边说一边跑下楼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开灯,马上做起那道题目起来。
一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的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宝石!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的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外语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二
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对于陈景润的贡献,中国的数学家们有过这样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这样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陈景润的小故事: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民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 祖国 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服槛楼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地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陈景润是闽籍著名数学家,为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明珠,倾其毕生心血,其事迹激励了无数人投身科学事业。电视剧《陈景润》以人物传记的形式,以写实的手法把陈景润一生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以及他那宽容、善良的性格,真实地展现给观众,使人们心中得到启迪和激励。该剧于2008年1月24日起每晚8点在福建电视台播出。
内容简介:
自幼喜爱数学的陈景润,有幸得到著名教授沈元的启发,开始了一生追求哥德巴赫猜想的历程。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陈景润成为厦门大学数理系的一名大学生。尽管要忍受生活等种种艰难的困扰,但是陈景润慢慢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事业追求的精神基石,并作为高材生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当老师。
可当生性不善与人交流的陈景润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茫然更不知所措。北方寒冷的天气也让这位南方体弱多病的小伙子病倒了。在中学教书的这段日子里,陈景润发生了不少和学生的一些趣事和尴尬,他的特长并不是教别人,而是在自己的美丽而灿烂的数学世界里。最后因身体和不适合教学而病退回家。陈景润的人生自此陷入一段无奈的时光。
因为不想依靠家人生存,陈景润在福州摆起了书摊。在经过一系列的惨淡经营、被人误会不理解、甚至最后被当成特务调查……陈景润的窘境,被爱材如子的厦大校长王亚南知道了。随后,他顺利回到厦大工作,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第一篇论文《他利问题》。论文得到中科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的赏识,陈景润更幸运的被调进中科院。他立下人生目标,开始了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的准备。即使文革来临了,陈景润依然全身心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中,丝毫感受不到随之而来的暴风骤雨。造反派的几次威逼利诱都无法让陈景润放弃他的原则,可当他的“一加二”手稿难逃被毁的厄运后,陈景润万念俱灰,跳楼自杀了。万幸的是几根电线的遮挡,陈景润幸运的活了下来,被救回后,陈景润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新上任的梁书记的到来。在梁书记的鼓励下,陈景润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加二”的简化稿。伴随着国家形势的逐渐变化及突然降临的,毛主席的亲自关怀。陈景润成了时代英雄,受到党和领导的关心。爱情之花也姗姗来迟。
第一集:
简陋的私塾课堂上,少年陈景润专心致志的听何先生讲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论》。时光如梭,陈景润遇到代课老师沉元,开始了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2),成为大数学家的憧憬,随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厦门大学。
第二集:
依山傍海的厦门大学给了陈景润一个崭新的人生,进入知识的海洋的他洋溢着内心的喜悦。可是独来独往的陈景润只知埋头读书,也不注意个人卫生,被室友不理解和误会,由此他也成了大学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三集:
陈景润刻苦执着的求学精神,感动了所有人。经过了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风雨之后,同学关系和好如初。大学毕业后,陈景润服从国家的需要,被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当老师。
第四集:
由于非常不适应讲课教学,陈景润只得放弃中学讲台的位置,开始只为学生批改课本。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陈景润把钱寄回家,并主动要求增加工作量。可是陈景润本身身体就不好,不久他就病倒了。学校不得不劝他回家休养,陈景润的人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一个低谷。
第五集:
为了生计,陈景润摆起了书摊。厦大校长王亚南知道了,立刻又把他调回学校的数学系资料室里工作。经过努力,陈景润的论文《他利问题》得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赏识,请他来北京参加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
第六集:
陈景润顺利调进中科院数学研究所。进了中科院数学所后,陈景润开始了更刻苦的学习。陈景润的人生好似进入了一个灿烂的时期,在华罗庚等著名科学家的指引下,数学的美丽之梦在北京绽放开来。
第七集:
“大跃进”政治运动开始了,陈景润白天都在钢铁厂劳动。随着运动的升级,数学所所长华罗庚也被下放到基层搞理论联系实际,陈景润也被当做“白专”典型,调到大连化学物理所两年。之后在华罗庚的努力下,陈景润再一次被调回中科院。
第八集:
陈景润忍住身体的病痛,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演算。终于完成了证明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2)论文的初稿。“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造反派为迫害陈景润,逼迫他撕掉宝贵的手稿。陈景润万念俱灰,跳楼自杀。
第九集:
因为树枝和电线的阻挡,跳楼自杀的陈景润幸运地没有死,之后,陈景润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直到中科院数学所新上任的梁书记的到来。梁书记的关心让陈景润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在心里升起了一缕阳光。
第十集:
历经非人的寒窗,在以麻袋堆集手稿的日子中,陈景润的关于“1+2”的论文简化稿完成发表,并在着名的作家徐迟所写的关于他美丽而痛苦的数学之梦旅的报告文学发表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巨大的反响,陈景润也成了当时人人皆知的传奇式英雄人物。
第十一集:
黎明前的黑暗,政治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开始了,陈景润坚持正义拒绝了出卖灵魂,最终等到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进入他人生的黄金时期。
第十二集:
就在数学所梁书记和陈景润的家人都为他的个人问题着急的时候,属于他的这朵爱情之花才姗姗绽放开来。陈景润遇到了医院的实习医生由昆,并为她的真诚和善良所吸引,这个传奇数学家以他独特方式开始了恋爱。
第十三集/第十四集:
陈景润和由昆结婚了,由昆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陈景润也如愿当上了爸爸。在邓小平的关心下,由昆被调到北京工作,陈景润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传奇人物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不知你的偶像是不是我说的这个。
回答者: ai暧昧ai - 二级 2010-8-24 09:54
人人都有心中的偶像。有的人崇拜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有的人崇拜科学家诺贝尔,还有的崇拜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而我心中的偶像是陈景润。
陈景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和工作,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
当黎明到来之前,大地还是一片朦胧的时候,陈景润起居的那间小屋子里,已经响起了轻微的朗读外语的声音;当人们迎着初照的曙光跃身起床的时候,陈景润的床头一边,已积起了一沓数学演算手稿;上班的铃声还没敲响,陈景润已咽下最后一口馒头,站在图书馆的门口等待开门了。
为了攻克数学难关,陈景润每天都沉浸在书堆里,游弋在无数的数学符号之中,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周围的一切。
有一次,已是中午时分,图书馆里静悄悄的,而在那书库深处的书架上,突然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啊,原来陈景润把刚刚读完的一本数学书插回书架。他走出书库,用力推着图书馆的门,但是,怎么推也推不开。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一看表,才发觉早过了阅览时间,图书管理员吃饭去了,他被反锁在里面。其实管理员在临走之前曾经向着密密麻麻的书架,大声问书库内是否还有人,但一心沉浸在书堆里的陈景润,却什么也没有听见。此刻,他望着那紧锁的门,毫不在意地微笑了一下,重新走进书库里埋头读书去了。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可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临开会前,人还未到齐,需要等几分钟;外出候车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上班的途中,需要走几分钟。这是多么平常的几分钟啊!然而,陈景润却舍不得让这几分钟白白地一晃而过。有谁知道,他就是在这无数个“几分钟”的时间里,学会了英、俄、法、德四门外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景润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学习和工作。他紧追着时间的分分秒秒,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高峰攀登
回答者: 果冻爱Angela - 一级 2010-8-25 09:43
我来转发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萧鹄131313 844
搜大隔热恩 792
pengxian19 472
郭静1993 469
总是在变 466
更多
订阅该问题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0 Baidu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回答者: grace10292009 - 一级 2010-8-25 15:21
我来转发
分类上升达人排行榜
用户名 动态 上周上升
萧鹄131313 844
搜大隔热恩 792
pengxian19 472
郭静1993 469
总是在变 466
更多
订阅该问题
使用百度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0 Baidu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姓名:陈景润 (公元1933—1996)
国家或者地区:中国
身份: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简介:
陈景润(1933~ 1996)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并在华罗庚教授指导下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 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 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主要从事解析数论方面 的研究,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这一成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引用。
主要成果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l+1"。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生平: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
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份,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真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70余篇,并 有 《数 学 趣 味 谈》、 《组 合 数 学》等 著 作。
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陈景润,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因病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他是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租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轻视财货。早年在蜀中度过。他的父亲是个富商。李白二十五岁开始漫游全国,走过湖北,江西,河南,山东等地。 李白蔑视权贵,传说他喝醉酒,曾在玄宗面前使高力士给他脱靴。高力士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就摘取李白诗句激怒杨贵妃。玄宗每次让李白做官,杨贵妃就加以阻止。李白知道玄宗的亲信对他有意见,于是恳求还家。玄宗赐给他财物,放他离开。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 著有《李太白全集》。参考资料:202.121.48.88/fashang/fazhengshalong/wenxue/duxiufneg/5.htm
由昆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由昆简介 出生日期、由昆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由昆简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