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茵宝加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茵宝加盟 茵宝加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百丽集团(滔博隶属于百丽);台湾胜道体育(东之杰)。这两个是大陆地区最大的两家跨地域经销商。
1、百丽就是做女鞋的百丽,他们的运动业务交滔搏,在全国是排名第一的。
百丽在各个区域的名字也不一样,比如深圳百朗、沈阳丽珂、青岛传承、北京崇德等。
2、宝元后台是台资企业,龙芯也是出自他们集团,全国第二大代理。
宝元在各个区域也有自己的名字,比如合肥宝勋、广州宝元、北京宝圣道吉
3、锐力私人老板起家,贵为两个品牌在全国的第三大代理,但是最近资金吃紧。
4、锋线安踏旗下专门做代理其他运动品牌业务的公司目前业务主要在上海、江苏。
5、台湾胜道体育(东之杰),胜道体育隶属于台湾宝成国际集团的香港裕元公司。宝成集团创建于1969年,是一个制鞋企业,业务覆盖到了美国、越南、印度等地方内。
不过裕元公司却对集团的业务进行了细分,主打零售渠道,在2008年的时候,整合自己的运动营销资源,创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体育品牌,胜道。
扩展资料:
常见的运动品牌加盟商:
1 滔搏运动——全国
滔搏运动是百丽国际的运动业务线,在全国有九个分公司,本部设在上海。上海滔搏运动业务本部,负责对全国九个分公司的服务、支持、指导和监督。
以销售收入计,百丽国际是全国最大的女装鞋零售商,是香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鞋类、运动、箱包及服装,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自营连锁销售网络,截至2012年底,零售网点超过15000个。
迄今为止,百丽集团已成为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REEBOK(锐步)在国内
最大的经销商,并且拥有其他众多国际品牌的经销权,其中包括PUMA(彪马)KAPPA
(背靠背)、MIZUNO(美津浓)、CONVERSE(匡威)以及LEVI'S(李维斯)等品牌。
同时,集团于07年8月取得了意大利品牌FILA(斐乐)的中国商标使用权和经销权。凭借集团
的终端实力与管理积累,公司自2002年创立以来。
一直保持跨越式的增长和不断扩展的规模,使百丽国际在运动品牌零售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也为集团服饰品牌的经营开辟了先河。
2、YYSPORTS胜道——全国
「YYSPORTS胜道」是由世界最大制鞋集团(台湾宝成国际集团( 9904TW )投资的香港裕元工业集团( 551HK ))所投资设立,用以整合中国各地从事运动营销通路的零售管道通路品牌。
经过多年来的拓展扩张,YYSPORTS胜道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运动服零售商及分销商。乘着北京奥运会掀起的体育热潮,YYSPORTS胜道经营了合共超过3,300 间零售店,按直接经营零售店数目计算,是全中国最大型的运动服零售商。
YYSPORTS胜道在中国26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大部分主要城市均设有业务据点,是全国三大运动服零售商之一,向顾客展示及销售时下最流行的运动服饰YYSPORTS胜道零售网络覆盖广泛,甚至遍及香港及台湾。
零售品牌组合包括在中国领先的国内外运动服品牌,例如Nike、Adidas、李宁、Kappa、Reebok、PUMA、Converse、Hush Puppies、Nautica、Wolverine及Umbro,向客户提供多款全套运动装备及时尚运动款式。
3、东之杰
东之杰运动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成立于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
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体育用品专业连锁机构,是国内外众多主流体育品牌的重要合作伙伴。
集团下属公司分布在大连、湖南、河北、河南、江西、广西、上海、北京等地。目前在全国拥有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卡帕 、李宁专卖店、商场专柜近300个。
大型“运动大本营”连锁商场近20家,汇集了耐克、阿迪达斯、彪马、锐步、卡帕、李宁、匡威、茵宝三十多个国际国内知名运动品牌的强势阵营,以动感前卫的店铺形象和专业优质的服务,引领广大运动爱好者领略前沿的运动时尚。
拥有8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品牌UMBRO,是一建基于英国的足球服装生产商,并于一九二四年由英国堪富利士兄弟创立。兄弟俩以他们英文名(HUMPHREY?BROTHERS)内的五个英文字母合并成UMBRO一词,后再配以钻石双菱形图案成为今日UMBRO的注册商标。最早是运动服装,后来由于时势所需,改成军装系列,现在又开始向运动服饰转化,其图形的棱角让人似乎可以感受到一种属于军队的硬度和规整,而其钻石的构想,又是人不会忽视此品牌的名贵、厚重的质感。是英格兰国家足球队及英曼联队的赞助商。迈克欧文的钟爱。在茵宝的成长历程中,曾伴随多支绿茵豪强一起夺得世界杯殊荣,其中包括1966年世界杯冠军英格兰队,而同年亦是茵宝最辉煌的历史时刻,当时进入最后16强的队伍中就有15支球队穿着茵宝球衣。已有70多年历史的茵宝,一直以专注足球的品牌理念稳步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专业足球服装及装备供应商,对一切与足球有关的装备一应俱全。今年世界杯只有英格兰队和瑞典队两支球队穿上它的球衣
茵宝足球鞋、运动鞋合作伙伴
茵宝系列足球鞋主要代言是大名鼎鼎的英格兰前锋——欧文。体现出锋线的爆发力和以速度摆脱后卫的能力,十字徽系列另外的特征是时尚迎合青年的品位。
茵宝在世界范围内赞助了无数的职业足球队。国家队有英格兰、爱尔兰、瑞典、挪威,俱乐部队有切尔西、里昂、埃弗顿,以及凯尔特人队、上海申花等。2004年茵宝与英格兰球星麦克尔欧文签订了一份十五年的合约,很多其他的英格兰球星也非常喜爱茵宝球鞋,如Alan Shearer,and David James,同时茵宝是英足总五个指定的合作伙伴之一。
奇特的“UMBRO ”定律
在足球比赛服装这个领域里UMBRO似乎始终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品牌,比起ADIDAS、NIKE这样的巨鳄总是瞠乎其后,但DIADORA、公鸡、ASICS甚至PUMA、REEBOOK什么的却又撼它不得。
其实这UMBRO,论时髦比不得DIADORA、LOTTO这些意大利品牌,论剪裁合体又比不上PUMA、ASICS等,加上它又是个除了足球装备,别的体育项目概不涉及的公司,
不过这个牌子仿佛被吉星高照着似的,被它赞助的球队似乎多半有些好运:96年世界杯的巴西队,某一年丰田杯上的阿根廷萨斯菲尔德队,赛前调子都不高,结果却高歌猛进,夺冠而归;法甲的里昂队原本默默无闻,以至于当地球迷哀叹“在地理版图上圣太田是里昂的郊区,在足球版图上里昂是圣太田的郊区”,可自从服装赞助商由ADIDAS改成UMBRO后就在轮流坐庄成风的法甲里来了个三连冠。
当然,由于财力虽不算寒酸,却终究比不得ADIDAS和NIKE,UMBRO旗下球队功成名就之后,往往给那两个老冤家无情挖走,说来也怪,服装品牌一换,运气似乎也就转了,经常由一往无前变得跟头连连,如前面提到过的萨斯菲尔德、巴西的帕尔梅纳斯,换了服装品牌后战绩大不如前,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在UMBRO旗下拿了西甲冠军,当年换了赞助,立马跌出三甲;荷兰阿贾克斯本是UMBRO老臣子,成绩一直稳定,易职ADIDAS后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被费耶诺德和艾因霍温抢了不少风头;在意甲,从UMBRO脱离后丢掉好运的球队可以排一串儿:那不勒斯、拉其奥、国际米兰、布雷西亚……
原本这个UMBRO定律似乎对其家乡——英伦球队——免疫,凯而特人、热刺穿之而昌换之而衰,但桑德兰、诺丁汉森林却穿着UMBRO降了级。但近年来这个定律似乎大有衣锦还乡之势,曼联、切尔西都穿着UMBRO崛起称霸。
其实说到底也不能算什么神话,UMBRO财力在体育用品公司中处于中等偏上,又只经营足球一个领域,选择赞助球队的经验较诸同行更为丰富,眼光也相对老辣,所赞助的球队也多半是“潜力股”,加盟后一飞冲天,是不能仅以“好运”来概括的。
不过也恰恰因为UMBRO财力有限,旗下球队成名后往往会被不断膨胀的ADIDAS和NIKE挖走,至于那些球队为何换了品牌就倒运,个中原因便有些琢磨不透了。就拿曼联来说罢,盛极必衰原本是自然规律,但它早不衰、迟不衰,穿着UMBRO拿了最后一个冠军、换上NIKE后就离奖杯渐远,实在不能不说是造化使然;今年切尔西所向披靡,但已传出了下赛季ADIDAS取UMBRO而代之的确切消息,有意思的是,操作曼联和切尔西易帜的是同一个人,此人原任职于UMBRO市场部,后来先后到两个俱乐部任职,却给了老东家恶狠狠的两刀。至于切尔西换装后是否会着了UMBRO定律的道儿,就只有天知道了,到目前为之,完全不受UMBRO定律影响的,似乎只有巴西国家队一支,改穿NIKE后他们的运气不但未见下降,似乎反倒增加了。
前几日,穿UMBRO的莫斯科中央陆军逆转击败UMBRO叛将葡萄牙里斯本体育,在对方家门口硬生生为俄罗斯抢得有史以来第一座欧洲联盟杯,看来UMBRO定律的阴魂,仍在欧洲绿茵场上郁结不散呢。
世界十大体育品牌和国内的李宁啦,其它的国内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Nike(耐克)
1972 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
前身是由现任NIKE总裁菲尔.耐特以及比尔.鲍尔曼教练投资的蓝带体育公司。
该公司产品包罗万象:运动服装、鞋、运动器材等。
它用自身骄人的业绩印证着比尔.鲍尔曼曾说过的话:“只要你拥有身躯,你就是一个运动员。而世界上只要有运动员,耐克公司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Beaverton
广告语:Just do it!
Nike签约明星:科比 ,詹姆斯, 纳什,小罗,伍兹,费德勒等。
Adidas(阿迪达斯)
阿迪达斯1920年创立(“ADIDAS”商标注册于1948年),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双训练用运动鞋,在他领导下的阿迪达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双冰鞋和胶铸足球钉鞋。
在鞋类上主营跑鞋、网球鞋、篮球鞋、野外鞋、训练鞋、健美鞋、足球鞋等。在服装上主要以棉和涤纶、尼龙和弹性纤维为主。
Adidas广告语: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签约明星:麦蒂、邓肯、加内特、卡卡、梅西等。
Reebok(锐步)
1895年,Reebok的创始人约瑟夫·福斯特,是一位英国的短跑爱好者, 他希望能有一双带钉跑鞋,但由于当时他的财力及资源的困乏,使得他自己制造出一双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福斯特跑鞋”。
1958年他们建立了公司,最初叫麦柯瑞足球鞋业公司,后来叫Reebok(非洲羚羊)。
2002年,Reebok签约NBA当年状元秀,来自中国的中锋球员 – 姚明。
2005年,Reebok被Adidas宣布以总共31亿欧元(38亿美元)代价收购
Puma(彪马)
“彪马”与“阿迪达斯”这两个牌子是德国赫佐格奥拉赫镇的达斯勒兄弟俩创建的。
20世纪20年代,达斯勒兄弟开始研究运动穿的鞋子,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上,让人们认识到运动鞋在竞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1948年,两兄弟决定分家,哥哥鲁道夫以美洲豹“彪马”为名,弟弟阿道夫则结合自己的名字,创立了“阿迪达斯”。
签约明星:贝利、布冯、舒马赫、马萨等。
2006年 Puma赞助德国世界杯的意大利足球队夺得冠军
Fila(斐乐)
1926年由FILA兄弟在意大利BIELLA创立。
七十年代,为配合多元化策略,拓展在当时前景一片广阔的运动服装业务,先后开发了网球、滑雪、游泳、高尔夫球、爬山,直到近期新增的篮球、足球等服装。
今日的斐乐以其产品优良、用途广泛及设计新颖而赢得美誉。产品行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
Boyz成为国际品牌FILA运动鞋代言人,希尔顿代言FILA运动装
Mizuno(美津浓)
MIZUNO创始于1906年,是世界领先的运动品牌之一,服务于各类运动项目。日本美津浓株式会社被国际奥委会认定为奥运会的赞助商。
MIZUNO的产品种类齐全,覆盖几乎全部主要运动项目。产品开发坚持以广泛的科学研究为基础,确保运动是更加舒适安全。在扩大产品范围的同时,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加强产品的功能性,以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精益求精的品质控制是MIZUNO产品的立足之本
.
Umbro(茵宝)
拥有78年历史的UMBRO,是一间建基于英国的足球服装生产商,并于1924年由英国堪富利士兄弟创立。兄弟俩以他们英文名(HUMPHREY BROTHERS) 内的五个英文字母合并成 UMBRO一词,后再配以钻石双菱形图案成为今日UMBRO的注册商标。
1966:在进入世界杯十六强的球队中,有十五支球队由UMBRO赞助
1970:UMBRO赞助之巴西国家队三夺世界杯冠军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专业足球服装及装备供应商,对一切与足球有关的装备一应俱全。
Kappa(背靠背)
kappa其前身为一间叫m.c.t.的小型公司。于1916年在意大利西北部的都灵(turin)成立,主要生产袜子和内衣裤。这公司最初的商标是「aquila」,后来才变成现在的「kappa」。
在70年代末,开始为专业的运动员和队伍提供赞助。先后赞助尤文图斯,AC米兰、桑普多利亚、罗马和荷兰的阿贾克斯
80年代,kappa赞助成绩突出的美国田径队,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像88年汉城奥运会上经典的紧身短跑装束。
Diadora(迪亚多纳)
迪亚多纳Diadora是在欧洲具有领先地位的意大利国际运动品牌,始创于1948年。
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
年轻一代:以城市大中专学生,中学生为主,他们喜爱运动,崇尚新潮和流行,活力四射,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激情,渴望真实自我;中青年消费群:收入稳定的城市白领,成熟稳健,事业渴望成就感。
许多世界级运动选手均为Diadora签约赞助选手,包括了意甲劲旅罗马队,著名球星罗伯特巴乔,维埃里,托蒂和世界足坛最佳裁判科里纳。
Lotto(乐途)
1973年,LOTTO公司在意大利成立了。成立之初,LOTTO主要把精力集中在网球方面,后来,LOTTO把目光转向了足球,给绿茵豪门提供足球鞋和运动衣,如今连绿茵场上的执法者——裁判也偏爱LOTTO。现在,LOTTO已跻身世界著名运动品牌之列,行销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
李宁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运动品牌Lotto Sport签署协议,以不低于10亿港元的价格,获得该品牌在中国为期20年的独家特许权。
1963年,李宁出生于广西。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
1981年,他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
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4年,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1985年,荣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1986年,获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项冠军……
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李宁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06枚。
1987年,李宁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亚洲当时的唯一委员。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5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纪体育之巅。
1989年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李宁牌"被选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专用领奖装备,从而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穿着国外体育品牌服装的历史。
经过十年的发展,"李宁"早已成为中国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现在,李宁领导着自己的公司正向着品牌国际化的目标阔步迈进,目前"李宁"已同海外九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签订了代理协议……
腹内手术:为了更好的明天
任何高速发展的事物都必会经历一个发展减速的自我调整期,“李宁”也不例外,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发展的不协调成为当时凸显的问题。
于是从1997年开始,为了解决“家族化”所带来的弊端,李宁果断出手,大义灭亲。
为了更好的明天,一场腹内手术大张旗鼓地展开了!
1.从波峰到谷底:一个家族企业的羁绊
家族式创业最大的优势,是大家在创业之初不讲条件、不计付出,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甚至不需要什么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家也能尽职尽责地干好分内之事。将大家拧成一股绳的亲情,是亲人之间的彼此放心、彼此关心。毫无疑问,这种状态对于创业来说是良性的。
但是,正如硬币的两面,亲情宝贵,这种宝贵的背后却容易滋生温情与放纵——这是现代家族企业最令人诟病之处。七大姑八大姨,统统塞进来,进来还不打紧,他们还享有种种特权。温情与放纵的结果是导致企业军心涣散,员工离心离德,事业遭受严重破坏。
事实上,许多做大的家族企业后来日薄西山,都与家族企业的管理实效有关,真可谓成也“家族”,败也“家族”。
实际上,企业的发展过程,如同计算机的长期高效运作会积累更多系统碎片,让计算机变得反应渐渐迟缓一样,在企业正常发展的时候,这些问题还在暗处,假如市场环境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李宁”会继续快速发展下去。但是“假如”永远不会出现在企业家的词典里。1997年,好日子已经过去了,躲在暗处的问题都跳出来了。
原来,从健力宝公司成功剥离之后,李宁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了便于管理,他从亲戚和朋友中物色人选,李宁的哥哥、嫂子、妹妹以及表弟等家庭成员都进入了公司,妻子陈永妍也参与了管理工作。“李宁”成为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为了照顾其他员工的情绪,也为了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李宁在一定程度上也默许了他人有类似的做法,像高级管理人员陈义宏便有两个弟弟在公司中身居要职,陈义勇担任着公司销售部副经理,陈义良担任着北京李宁体育用品经贸公司总经理。当时的财务总监孙明、鞋业中心总经理孟永利、销售中心副总经理陈鼎正,也都是陈义宏的老部下。
一开始,李宁公司规模小,拼劲十足,加上此前打下的良好基础,一直发展顺利,赢利状况也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有利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变得日益不顺,甚至摩擦不断,反应机制逐渐变慢,无法跟市场准确对接。员工之间也悄悄地拉帮结派,形成了“李派”和“陈派”。除此以外,还形成了以同学、老乡来划分的小团体。
1996年后,“李宁”的销售速度大幅度放缓,甚至出现了倒退,产品的市场份额一路下滑。这种情况到了爆发金融危机的199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公司销售收入从波峰降到了谷底,比前一年减少了6000多万。“李宁”再次因管理问题陷入发展的泥潭。
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家族式管理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起初,家庭式管理决策迅速,成员彼此信任、忠诚,发展速度快,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它的弊端也暴露无疑,人事安排不合理,部门之间不协调,管理指令不科学。比起企业的健康发展,人们更关心自身的利益。到了这个时候,很多管理者抹不开面子,或者不甘心自己人的利益受损,任由这种情况恶化下去,最终导致企业消亡。
时至今日,这个问题还未能够在大范围内得到解决,致使许多家族企业在市场上只是昙花一现,令人扼腕。
很快,李宁意识到家族式管理成为了公司发展的巨大障碍。显然,他不能容忍公司形成这种文化。因为,这种文化与他要做一个品牌公司的理想背道而驰。这是一个“大家的事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无法做到互相尊重,他们不相信在这个公司能得到平等的机会。李宁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更开放、更受信任,而不是相反。
于是,李宁本人和管理团队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个在现在看来颇具远见的理念:尽早剥离家族模式,聘用专业人才经营企业。李宁意识到,剥离家族成员这一步迟早要走,否则公司的长远发展可能会存在隐患。李宁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但是他说:“我不想因为亲缘关系而影响公司的现代化进程。”
2.果断出手,“大义灭亲”
改革需要勇气,改革更需要行动。面对危机,李宁果断出手了!于是,“避亲求贤”也就成了李宁迈出的第一步。
“大义灭亲”得从身边的人入手。他先对妻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是我最聪明的老婆,你要知道,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你。要改变家族制管理,当然首先要从你入手。我知道你向来深明大义!”陈永妍接受了李宁的建议,放弃了公司的股份。在陈永妍的带领下,家族成员纷纷退出。
随后,李宁也将自己以及当时高层领导的所有亲属请离公司,连曾经在体操队有过往来的朋友也未能“幸免”,不仅如此,他还要求其他高管一样做到清除裙带关系,“并不是家族成员没有能力,而是公司的远期发展需要尽早奠定一个专业化的基础,从这个大格局上说,家族成员是作出了很多让步和牺牲的。”
在这次事件中,李宁表现出处理危机的相当水平,特别是在对陈义宏的去留问题上。
要知道,陈义宏当初是反对股份制的。他更喜欢用血缘关系降低管理风险的家族式企业。因此,对于李宁来说,说服陈义宏的过程更为漫长,也更为复杂,充满了微妙的反反复复。但最终,在李宁的统筹下,陈义宏选择了服从,条件是让他的弟弟去做李宁公司经销商之类的工作。
多年后,李宁早已淡忘了当年的矛盾和冲突,只是记得最为重要的事实。他日后评价陈义宏此举时说:“陈义宏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尽管他很不乐意我这样做,但是他配合我。他有怨言,或者心里不赞同,但行动上并没有任何阻挠。”
将利益相关人员剥离出经营团队后,李宁开始着手引进专业化人才,彻底实现管理团队的“换血”。处在创业上升期的李宁公司,运动鞋及运动服等产品的生产、研发、市场开发等,各条战线上都需要用人,而这批从各地招聘过来的专业人才也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验:不仅要把人招过来,还要保证人才的平稳过渡,并且把他们留在公司。应该说,这一时期业务上的高速增长和管理上向专业化、规范化的转轨,让李宁公司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在产权结构上明确了公司品牌经营的主体——以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中心,进行“李宁”品牌的统一设计开发、生产组织以及市场营销等经营活动。李宁和陈义宏共同对公司进行了各项内部改革,把公司从一家家族企业转变为一个现代管理企业,并引进外资,进一步淡化家族基因以扭转不利局面,还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这一切之后,李宁到北大法律系全脱产学习,公司全权交给了陈义宏打理,让他可以大着胆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再被束手束脚。
就此,一场“危机”随着“家族势力”的削弱而消于无形。
E蛹成蝶 打造无敌“金刚之躯”
回顾“李宁”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在这样一个浓缩的企业发展史里,信息化建设被重重地描上了一笔。
办公信息自动化,为“李宁”添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ERP系统,为“李宁”插上了坚韧有力的“翅膀”;
EPOS,更是为“李宁”的腾飞,安装上了“导航仪”;
借此,E蛹成蝶,拥有无敌“金刚之躯”的“李宁”破茧化蝶,成就了另一片广阔天空。
1.办公信息化整合:“千里眼”+“顺风耳”
改革家族企业制后的“李宁”就像大换血了一样,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不过整体状况还是不容乐观,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于是,专家呼吁:“处在现代竞争环境的企业要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从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做起,必须不断改变、改善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李宁”启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带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这个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搭建起适合公司需要的电子邮件系统,逐步建立起满足公司业务需求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
现代科技造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无疑是安装在企业内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其主体包括:“李宁”的整体邮件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办公自动化应用,具体有会议预定、论坛、名片申请、长途电话申请、电子邮件申请、发文挂历、工作日历等。
其显著特点是,“快、易、通、省”:
快——快速实施,因为应用数量不多,而且都是已经经过长期使用提炼的应用,因此仅仅经过简单的客户化工作就能上线使用;
易——设计应用功能不复杂,界面友好和简单,因此员工能够快速上手使用;
通——通用性强,所有应用都是经过挑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都会涉及的应用;
省——由于应用系统本身的以上3个特点,因此系统建设的费用并不高,企业在并不沉重的投入后,能够很快感受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带来的高效和方便。
在系统平台方面,李宁公司的外地分公司也被统一到同一个系统平台上,并将李宁公司的内部邮件系统与Internet邮件系统连通,让李宁公司的员工利用这个系统能方便地进行内外部沟通。
在李宁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最大的特色是员工绩效考核系统。
绩效考核系统主要用来管理员工。在一定时期内,对员工的工作状况和工作效果进行动态的衡量,按照客观的考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给予奖励和惩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改善员工的基本素质。
通过进行绩效考评,高层管理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部门管理者能充分了解本部门员工的工作情况,帮助提高管理效率。
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李宁公司建立了数据化知识管理库,将员工的知识、经验和信息积累下来,合理进行分类,让员工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这种全新的内部管理方式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融合了员工与企业的感情。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成功建立和实施,李宁公司内部形成了电子化办公的氛围和环境,部分业务办公开始实现无纸化。
如今,李宁公司的员工在每天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打开电脑,便开始了一天的快捷方便的电子化自动化办公。
通过内部沟通的邮件系统,他们和处在全国各地的同事讨论工作,接受领导的工作安排,汇报工作的进展,接收来自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件,处理和客户之间的业务问题。
进入企业论坛的时候,李宁公司的员工会共同讨论企业的事情,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精神。
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将员工积累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保存下来,合理地进行分类。在这儿,员工实现了工作知识的共享,在这儿他们能找到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绩效考核系统,公司人力资源部能够将公司的KPI考核体系落实到人,能够对员工的绩效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最终形成对员工的评价报告。
对于公司来说,通过电子办公系统,将内部办公信息整合,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依据,为公司的管理提供服务;借助系统进行企业文化的深入宣传,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2.ERP系统:国内第一家
1998年,是“李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分水岭。
在此之前,“李宁”的IT应用是单项独立的,一套是企业“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是针对李宁公司当时状况定制开发的,另一套是财务软件,由用友软件公司提供,用以实施财务管理。随着公司运作不断规模化、成熟化后,这种业务与财务等各自为政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公司的战略发展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司领导层开始把眼光投向了企业信息化,于是也就有了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的合作,从而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及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的体育用品企业。
本着"源于体育,用于体育"的精神,李宁一直积极地支持着国内外的体育事业。在北京申奥的过程中,李宁公司就是一个热心的赞助商,申奥成功之后,李宁公司仍将一如既往地去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李宁也非常热心于公益事业。
李宁经常这样说:“我个人是因体育而出名,也是因体育而事业有成,因此,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全力地回报体育。”
“李宁对体育产业有着独特的情结。”体委的官员对此颇有感触。
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李宁公司每届奥运会都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2001年以后,李宁公司与中国体育的合作全面扩大,曾赞助过体操、乒乓球、射击、跳水、羽毛球等12支单项运动队。
尽管,这种赞助的商业目的很明显,但是,李宁公司在支持中国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公益性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家体委相关人士的认可。
很多人都认为,李宁坚持对中国体育的支持,体现了一种企业运作上的“远见”。因为体育产业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价值观,对任何一个企业的影响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茵宝加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茵宝加盟 茵宝加盟、茵宝加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茵宝加盟
相关文章